:::
〔千頃堂書目〕 - 教育百科
〔 | |
千 | |
頃 | |
堂 | |
書 | |
目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周彥文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千頃堂書目〕32卷,清黃虞稷撰。採用四部分類法:經部12類:易、書、詩、三禮、禮樂、春秋、孝經、論語、孟子、經解、四書、小學;史部18類:國史、正史、通史、編年、別史、霸史、史學、史鈔、地理、職官、典故、時令、食貨,儀注、政刑、傳記、譜系、簿錄;子部13類:儒家、雜家、農家、小說、兵家、天文、曆數、五行、醫家、藝術、類書、釋家、道家;集部8類:別集、制誥、表奏、騷賦、總集、文史、制舉、詞曲;凡四部共51類。每類下不撰小序,但每一條目除作者、書名及卷數外,均有簡略之敘錄,雖不能稱完備,但亦可聊備一格。 此目共收書籍約16,400種,資料非常豐贍。它的體例十分特殊,以前的書目,都是通代書目,也就是將歷代存留下來的書籍都列入書目內。但黃虞稷卻改變作法,他說:「明初修元史者,藝文不為特志,明文淵閣目僅及元季,三百年作者闕焉。故更其例,記一朝之著述。元史既無藝文,宋志咸淳以後多闕,今並取二季,以補其後,而附以遼、金之僅存者,萃為一編,列之四部。」因此,此目各類下所著錄的書籍是以明代的著作為主體,每一類末,再將該類的宋、遼、金、元的著作補於後;其中宋代的書籍,必是〔宋史藝文志〕中所闕的。所以這部書目事實上是接續〔宋史藝文志〕,保留宋末到明末各朝代圖書資料的總集。它雖用斷代的體例編目,卻具備了通代書目的精神;不但是斷代書目之祖,也是清代以來各種補志的先河。此外,由於它著錄的明代資料甚豐,所以〔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若要考察明代的圖書資料,此目是最為可據的一本。清初編〔明史藝文志〕時,就是根據此目刪去宋、遼、金、元四朝的資料,再將明代部分加以刪節而成。 另外,此目在別集類的著錄方法上也有創新之處。以前的書目對同一朝代的作家往往不知用什麼方式排列,黃虞稷首創以登科年為排列次第的方法。因為我國古代的作家,大多也同時是由科舉登第的官吏,所以用登科年為排列順序,不但先後有據,同一時期的文人、學者等,也能藉此彰顯出他們的時間關係。至於未登科舉的作者,則統列於每朝之末。這個方法,後來〔四處全書總目〕把它擴大,應用到各類上去。 〔千頃堂書目〕雖是一部私撰目錄,但影響到後來的史志及官修書目;體例更是影響到後代的各種書目。它的價值,在中國歷代私撰書目中非常高。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千頃堂書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