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講堂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jiǎng t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g táng
解釋:
  1. 古代講學的地方。
    【例】講堂內傳出學子們琅琅的讀書聲。
  2. 佛家講經說法的地方。
    【例】弟子們坐在肅穆的講堂內,仔細聆聽法師講經說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講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g táng
解釋:
1.舊時講習經術的地方。《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還,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講經。」
2.佛家講經說法的地方。
3.學校的教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講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素英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講堂」梵語 ,巴利語pasa da,指稱供作講經說法之建築。講說之內容,可大別為講經、講律和講論三類。講說之場所,則稱為講堂,或稱講席、講筵、講肆、講座等。在印度,阿育王時代已有講經說法之事。至於我國之講經,則始於後漢末年,據〔釋氏要覽〕卷下所載,僧講佛經,始於曹魏朱士行之講〔道行般若經〕;尼講佛經則始於東晉道馨之講〔法華經〕、〔維摩經〕;講律,始於法聰敷揚之講〔四分律〕;講論,始於鳩摩羅什為僧嵩法師講〔成實論〕。
  由於講經說法之建築均可稱為講堂,亦即依廣義而言,講堂與寺院並無嚴格之區別,如〔增一阿含經〕卷五十曾載佛陀在毘舍離之普會講堂時,有大比丘眾五百人同住,此之講堂即屬廣義之講堂。其後,講堂亦有作狹義之用,成為佛寺中特殊之處所,專供講經集會之用,而與其他用之殿堂,如大雄寶殿、金剛殿、舍利殿、祖師堂、齋堂、延壽堂等有別。因此,狹義之講堂,亦稱法堂,為寺院中專用以講經說法之特殊建築。故根據〔分別功德論〕卷二所載,祇洹精舍即有七十二座講堂。關於這種狹義講堂之始設,據〔佛本行經〕所載;謂佛在世時,一日,比丘群聚於一堂內,適有二比丘分別對大眾說法,由於同在一堂,所以彼此干擾,於是佛陀示意造設二堂,以利說法,以免互相妨礙。
  寺院中之講堂,一般位於佛殿後面,講堂內應有佛像,並於堂中設立高臺,稱為法座,法座後則設有罘罳法被(今多設板屏),或掛有獅子圖以象徵佛之說法,堂之左側置鐘,右側置鼓,上堂說法時則擊鐘鼓使之鳴。據〔大法炬陀羅尼經〕所載,法師說法時,有羅剎女名為愛欲,常來蠱惑法師,使法師之心散亂,故於說法之處供奉佛像,供養香花,使羅剎女見之,即自行迷亂,無法再行魔障。
  我國古代,講學之所亦稱講堂,而不限於專指佛教中之特殊建築,如〔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即載有明帝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並親御講堂。至於專屬於佛教之講堂,則據〔洛陽伽藍記〕卷一所載,始於北魏普泰元年(531)的洛陽建中寺之講堂。另據〔廣清涼傳〕卷上所載,五臺山之公主寺亦設有講堂;唐〔大和上東征傳〕則載有鑑真大師於振州建講堂。
  在日本,法隆寺、東大寺、元興寺等很早即有講堂之設置。講堂內安置本尊,講師則面向本尊,坐於法座(禮盤)上說法,大眾分別於左右聽聞。今尚存有唐招提寺講堂、法隆寺東院傳法堂、廣隆寺講堂等。
  根據〔臺灣寺廟大全〕、〔臺灣寺廟概覽〕所載,目前以「講堂」為寺院名稱的,計有僑愛佛教講堂、菩提堂、慧嚴講堂、妙音寺三藏講堂、普門講堂、慧日講堂、華嚴講堂、正覺講堂、靈山講堂和佛光講堂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講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講堂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講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áng-t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聽堂。講授知識的地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講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講堂 相關臺灣客語 講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