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康多塞教育計畫書〕(法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ndorcet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1792] (France)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康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 1743~1794)為法國數學家、政治家及教育家。康多塞雖為法國貴族,但卻為法國革命領袖之一,也是人類歷史進步論的提倡者之一。一七九二年,康多塞提交法國全國會議(The National Assembly)一分教育改革計畫書。該項報告厚達五十餘頁,詳述國家教育制度的建立計畫。此項教育計畫的基本理念為自由、自我實現及幸福的追求。
  康多塞的思想,在於人民自由權利的維護及發揚;他又主張人的完美性是有可能實現的。他以為國家的教育目的,在於社會人群的進步與幸福生活的實現。自由社會中的個人,都有其追求福祉、滿足其需求、履行其義務的權利與責任。教育即在給個人機會實現其完美性,俾盡其能力以實現自我及促進社會的進步。因此,政府有責任設置學校。康多塞以為共和國的公民,需有一定程度的知識,以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如此才不會成為知識多者的奴隸;如若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機會,這才是實現真正平等精義之所在。個人稟賦的發展,需要教育的協助,而個人貢獻於社會的理想,也才能實現。如要實現人類的完美,則非依賴教育的力量不可。在這些教育理念作為思想的基礎下,康多塞的教育計畫,希望每一個體都有機會接受普通教育。他期盼教育能獨立於政治之外,不受政治的干預。
  他主張成人的教育,應該是終身的教育。至於學校教育方面,他建議每一村莊設置小學一所,他估計全法國需要設置三萬一千所小學。兒童年滿六歲即須進入小學就讀。小學教授的科目計有:讀、寫、算、道德、數學、農、工基本知能等。凡居民人數超過四千人的城鎮,則須設中學一所;其教授的科目則為自然科學、社會知識、農工藝能及知識等。古文中學(Lycée)應設九所,分布於全國各地;所授的科目較為專門化,更能迎合學生的需求。另外設置較為專門教育的專科學校(institutes),全國需要設立一百一十所,教授數學、物理、道德、自然科學、應用科學、文學、純粹藝術等。至於高等學術方面,則設立全國科學及藝術學會(The National Society of the Sciences and Arts),分置各科研究人員,並負責監督國各級學校的教學事務。該組織係由學者組成,以實現政治不干預教育的理想。
  康多塞的教育改革計畫,注意教育平等,政治不干預教育,國家教育制度取代教會教育制度,以及以科學、工藝知識取代人文、語文知識的建議。康多塞並建議設置四千名獎學金,以供具有才華的學生就讀高等教育機構之用,而實現其教育機會平等的主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康多塞教育計畫書〕(法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