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ǔ zhé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骨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ǔ zhé |
解釋:
骨骼因外傷或本身的病變,發生斷裂、破碎或有裂紋的現象。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骨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racture |
作者: | 郭志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醫學名詞。因外力或內力造成骨的迸裂、折斷或剝離等破壞骨骼完整連續性狀態。突發性的骨折有運動外傷,疲勞性骨折有過度使用症候群等運動傷害。骨折種類如下:開放性骨折、閉鎖性骨折、橫骨折、粉粹骨折、斜骨折、幼木骨折以及螺旋骨折等。骨折引起部位和時間不同,其治療時間也不同。治療方法首先整復(恢復解剖學正確位置)固定。骨癒合之後,中等溫度的入浴,輕鬆按摩進行關節可動域改善訓練的復健,以機能完全恢復為目標。現場緊急處理,固定傷處,用冷敷或冰敷腫脹或皮下出血部位之後,很快送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骨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Fracture |
作者: | 劉淑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體的骨骼共有二百零六塊。在日常生活中,稍一不慎,很容易發生骨折,所以我們必須特別小心。 1.骨折發生的原因:直接打擊、間接打擊、肌肉收縮、疲乏、過度扭轉、骨質疏鬆、骨癌、骨結核等。 2.骨折的種類:指骨斷和骨裂,外觀分為閉合性和穿破性兩種,其型態有:(1)橫向骨折:骨折線和骨骼垂直,又稱橫斷骨折;(2)斜向骨折:骨折線斜向橫過骨幹;(3)柳條狀骨折:多半發生在幼童,他們的骨骼較軟且有彈性,只會屈曲不易完全斷裂,故又稱屈曲骨折;(4)螺旋骨折:骨裂線沿骨骼旋轉;(5)粉碎性骨折:骨斷片超過兩個以上;(6)嵌入骨折:骨斷兩端,互相嵌入擠疊在一起。 3.症狀:(1)局部瘀血、腫脹;(2)肢體長短不對稱,畸型;(3)觸痛,不正常的活動或謂運動失常;(4)摸到斷骨的銳緣或骨突處,有時可聽到磨擦聲;(5)斷骨從傷口處穿出。 4.急救處理方法:(1)注意生命現象,維持呼吸道通暢;(2)穿破骨折有開放性傷口,應先處理傷口和止血。不可試圖將斷骨推回原處;(3)極度疼痛,謹防休克;(4)盡量不要移動傷患,切記RICE原則:Rest,傷處避免移動。Icing,冷敷或冰敷以止痛、止血、消腫。Compression,加壓止血。Elevation,抬高傷處,可減輕衝擊的痛感;(5)使用夾板固定:長度應超過上下兩端關節,大小軟硬適中,可以雜誌、書本、報紙、木棍等代替。包紮時應露出肢體末端,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情形;(6)其他:頭骨骨折:控制流血、包紮傷口、減少移動、採半坐臥姿勢送醫。面骨骨折:止血、固定、送醫。鎖骨、肩胛骨骨折:以懸臂帶固定患側上臂及肩膀後,再以一橫帶將它與胸部緊綁在一起。脊椎骨折:頭、頸、胸及腰椎成一直線固定,使用長夾板或硬式擔架,甚至用門板搬運,儘速送醫。若有頸椎骨折,則先從頭兩旁固定之再送醫。肋骨骨折:若為開放性骨折先封閉傷口,半坐臥姿勢側向患側,利用多條寬帶上下束縛固定之。注意呼吸現象。骨盆骨折:仰躺、雙腿合併固定,以硬式擔架送醫。膝蓋骨骨折:自膝部下方放置長夾板固定送醫。股骨骨折:夾板內外兩側固定,外側自腋下至踝外十公分,內側自胯下,約用七條固定帶,沒有夾板時亦可採雙腳固定法。足部骨折:脫去鞋襪,以毛毯或軟枕裹住送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骨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