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張金吾(1787-1829) - 教育百科
(1787-1829)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珠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張金吾為清代著名之藏書家,生於乾隆52年(1787),卒於道光9年(1829),享年43歲。其祖父仁濟、父光基、叔父海鵬俱為藏書家,尤以海鵬最為知名。金吾幼失怙恃,海鵬撫之如子,教養兼至,且為經理田產,俾得盡心力學,影響至為深遠。
  金吾22歲時補博士弟子員,其後省試失利,遂轉而效法毛晉汲古閣、錢曾述古堂藏書之風,篤志儲藏。他說:「人有愚智賢不肖之異者,無他,學不學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學者,乃先讀書;欲讀書者,乃先藏書,藏書者誦讀之資,而學問之本也。」積20年之光陰,及半生之精力,終而成就其藏書事業。其藏書印記凡16種,而以〔愛日精廬藏書〕朱文方印及〔張月霄印〕朱文方印最為習見。藏書樓則有話經堂、詩史閣、求舊書莊、愛日精廬等。而為紀錄其豐富之藏書,先後編有〔愛日精廬書目〕20卷、〔愛日精廬藏書志〕4卷及〔愛日精廬藏書志〕36卷、〔續志〕4卷。前二書今已不傳,其詳細內容無從查考,〔愛日精廬藏書志〕36卷〔續志〕4卷今尚傳世,不僅足資考見金吾藏書之精華,亦為中國版本目錄學名著,具有承先啟後之地位。但因金吾不善治生,及購書所負下之累累巨債,使其中年家道中落,處境艱難。道光6年中,金吾前往海寧觀潮,乃將藏書託予其姪豊玉保管利用,然未及一月,104,000卷之藏書全為豊玉豪奪用以償債。書散盡後三年,金吾便抑鬱以終。
  金吾一生汲汲於藏書,其目的則在讀書。〔愛日精廬藏書志自序〕述其為學之歷程曰:「金吾少學為詩,稍長讀書照曠閣,與校〔太平御覽〕諸書,為校讎之學者有年;其後泛濫六籍,為考證之學者有年;又其後究心經術,尊漢學,申古義,為聲韻訓詁之學者又有年;繼而講求古籍,考核源流,則雜以彙萃之學」。其著作可考者,有1,696巷之多,知名者除〔愛日精廬藏書志〕外,以〔廣釋名〕2卷(訓詁學著作)、〔金文最〕120卷(金源文章總集,卷帙浩繁、體例謹嚴,金朝文化,賴以考見)、〔貽經堂續經解〕1,436卷(仿〔通志堂經解〕之例所彙刊之叢書,惜尚未付梓即已散佚,楊家駱〔叢書大辭典〕列其子目)、〔兩漢五經博士考〕3卷(旨在補朱彝尊〔經義考〕立學一門之闕)、〔言舊錄〕1卷(即金吾自編年譜,分年紀事,內容以記學術活動為主,兼記家事變遷)最為重要。
  藏書之外,金吾並曾從錫山得活字100,000餘字,以之排印文瀾閣傳抄本〔續資治通鑑長編〕520卷200部,其賣續文化之功亦不可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張金吾(1787-1829)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