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馬舞者 - 教育百科
小 | |
馬 | |
舞 | |
者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alusari |
作者: | 張素珠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羅馬尼亞的儀式舞者。Calus為「小馬」之意,加ar在字尾則指「小馬舞者」,是一群保持古人樣子的男性舞者,現僅存有模糊的儀式而已,主要和驅除惡魔與疾病有關。男子七個人、九個人或十一個人為一組,在聖靈降臨節那天早上起,跳舞穿越鄉間,從日出跳到日落,持續九天,只有吃飯睡覺才稍停息,即使未實際跳舞的時候,也不能站立不動,必須要不停地跳動著。他們全身穿著白色衣服,以絲帶纏繞胸部,穿著靴刺,腳踝繞有鈴鐺,頭戴著用絲帶和花朵裝飾而成的高帽子。成員中除了領導者之外,還有一個執旗者,手拿一根繫有一塊布和大蒜樹枝的竿子,另外一個是「啞人」,或叫「愚人」,持一把劍或一條鞭子,他是一個戴假面的滑稽角色,這個啞人立誓保持沈默而且有時候所有的小馬舞者們,從第一天到第九天都不言語。入會儀式包括舞者臉部朝下俯臥,緊緊靠在一起,同時領導者和樂師(彈奏提琴和魯特琴的人)跨過他們或在他們之間踏步行走,最後,每位男子輪流以背躺在地上,腳伸直朝上,兩腳間有手杖,由兩個男子抱住他在手杖間的腳踝,領導者用另一根手杖重擊他的臀和足,最後就在腳掌被重重地擊三下後結束。在入會儀式這段期間,他們學習舞蹈,在每個村落的院子裡跳舞,院子中央插著旗竿,每個舞型之間,繞著竿子走一遍或兩遍。舞的速度很快,用簡單的舞步,但卻完美而協調。當「愚人」那名舞者獨自跳舞時,其他的人則是成雙成對,肩併肩跳雙人舞,有時形成一橫列,有時則繞著庭院移動。每位男子的右手都握著支撐物,而每一對舞者則把他們握在左手的手帕連接起來。在十八世紀於莫達維亞(Moldavia)這個地方,小馬舞者是穿著女性服裝,且講話娘娘腔,頭上戴著花環,用白色面紗蓋住臉,每個人都持未帶鞘的劍;如今,除了在Muscel這個地區,舞者是持木劍之外,其他地方只有領導者和啞人帶著劍,此外,Muscel地區的小馬舞者也包含演啞劇,劇中啞人被殺死之後又再復活。十九世紀晚期於巴那特(Banat),領導者則是持雕刻的馬頭,像木馬那樣,舞蹈分《日出之舞》與《日落之舞》,其他的舞蹈如《小馬》、《小花》、《小馬的花》都和小仙子有關,小仙子當時被認為對人類有害,尤其是在聖靈降臨週那段期間。小馬舞者是被美麗的仙子像Iedele,Dinsele,Frumoasele和Rusaliile所保護,除非嚴格遵循傳統法則,否則即使能為村民帶來繁榮和健康,他們也會被一種強大力量所傷害,因此在結束跳舞後,他們會毀壞並掩埋所有標記,頭也不回地逃走以免遭疾病侵襲。根據傳統,啞人一向都戴著可活動鳥嘴的白鸛頭,在奧堤尼亞(Oltenia)的啞人仍被叫做「鳥嘴」或「野兔」,啞人他自己或是其他舞者中之一人,會把動物皮毛掛在竿子末端。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馬舞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