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絕韋編 - 教育百科
ˊ
ˊ
sān jué wéi bi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jué wéi biān
解釋:
比喻勤奮好學。參見「韋編三絕」條。元.鮮于必仁〈折桂令.送朝昏雪案螢燈〉曲:「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萬古群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絕韋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jué wéi biān
釋義:
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01.宋.朱熹〈易〉詩二首之一:「須知三絕韋編者,不是尋行數墨人。」02.元.鮮于必仁〈折桂令.送朝昏雪案螢燈〉曲:「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萬古群經。」 
典源: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 〈彖〉:十翼之一,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文字。 (4) 〈繫〉:十翼之一,闡釋易經卦辭之義。 (5) 〈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釋辭。 (6) 〈說卦〉:十翼之一,陳說八卦法象所為。 (7) 〈文言〉:十翼之一,釋乾、坤二卦經文之言。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書證:
01.宋.朱熹〈易〉詩二首之一:「須知三絕韋編者,不是尋行數墨人。」
02.元.鮮于必仁〈折桂令.送朝昏雪案螢燈〉曲:「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萬古群經。」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三絕韋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