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同文館 - 教育百科
ˊ
ˊ
ˇ
  • 漢語拼音 tóng wén gu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wén guǎn
解釋:
1.宋代四方館之一。專門接待高麗使臣的別館。《宋史.卷一一九.禮志二十二》:「紹興二年,高麗遣使副來貢,並賜酒食于同文館。」《宋史.卷一六五.職官五》:「同文館及管勾所,掌高麗使命。」
2.清咸豐十年(西元1862)在北京所創立的外語專門機構。分為英、法、德、俄、日文等科,造就外交、翻譯人才。《孽海花》第二回:「我卻曉得去年三月,京裡開了同文館,考取聰俊子弟,學習推步及各國語言。」《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震於列強之船堅砲利,急須養成繙譯與製造船械及海陸軍之人才。故其時首先設置之學校,曰京師同文館,曰上海廣方言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同文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同文館亦稱京師同文館。是繼四夷館之後的第2個培養譯員的外國語學校。清咸豐10年(1860),奕訢奏請朝廷,選人學習外國語言。奏云:「查外國交涉事件,必先識其性情。今語言不通,文字難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協。…聞廣東、上海商人,有專習英、法、美三國文字語言之人,請飭各該省督撫挑選誠實可靠者,每省各派二人,共派四人,攜帶各國書籍來京,并於八旗選天資聰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資學習」。次年,總理衙門奏疏云:中國迄無熟悉外國語言之人,不能了解外國之底蘊,又因廣東、上海並無來京之人,不得已於外國延訪。後由英國威爾瑪推薦該國通曉漢文之包爾騰充任教席,又於5月15日,挑選學生10人試行教習,並另請漢人徐樹琳教習中文,而以此學為同文館。當年,同文館即在北京成立,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先後開設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算學等館。初僅招收13、14歲以下八旗子弟,後兼收年歲較長的八旗子弟及漢族學生。該館設有印刷所,譯印數、理、化、歷史、語文等書籍。1902年併入京師大學堂。據〔京師同文館館規〕,學生共學習8年。首年:認字寫字、淺解辭句、講解淺書;2年:講解淺書、練習句法、翻譯條子;3年:講各國地圖、讀各國史略、翻譯選編;4年:數理啟蒙、代數學、翻譯公文;5年:講求格物、幾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練習譯書;6年:講求機器、微分積分、航海測算、練習譯書;7年:講求化學、天文測算、萬國公法、練習譯書;8年:天文測算、地理金石、富國策、練習譯書。考試分月課、季考、歲試3種,又3年總考一次,由總理衙門執行。大考後,凡優秀者授為七、八、九品官,劣者分別降革留館。七品官覆考一等的,則授為主事。同文館的重要活動之一,是翻譯西書。無論教師、學生,譯書有成績者均獲得獎勵。數年來,翻譯有〔萬國公法〕、〔法國律例〕、〔化學指南〕、〔漢法字彙〕、〔新加坡律例〕、〔富國策〕、〔俄國史略〕、〔各國史略〕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同文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