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過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ㄨㄛ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一]guò[二]guō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ˊㄎㄨㄥ˙ㄉㄜㄐㄧㄥㄌㄧˋㄖㄨˊ:「ㄍㄨㄛˋㄋㄧㄢˊ」、「ㄍㄨㄛˋㄏㄜˊ」。
  2. ㄔㄠㄔㄨㄔㄠㄩㄝˋㄖㄨˊ:「ㄍㄨㄛˋㄈㄣˋ」、「ㄍㄨㄛˋㄑㄧˊ」、「ㄍㄨㄛˋㄅㄢˋㄕㄨˋ」。
  3. ㄘㄨㄛˋㄨˋㄖㄨˊ:「ㄍㄨㄛˋ」、「ㄍㄨㄛˋㄋㄥˊㄍㄞˇ」。
  4. ㄅㄧㄠˇㄕˋㄇㄡˇㄓㄨㄥˇㄒㄧㄥˊㄨㄟˊㄘㄥˊㄐㄧㄥㄈㄚㄕㄥㄏㄨㄛˋㄧˇㄐㄧㄥㄨㄢˊㄔㄥˊㄖㄨˊ:「ㄎㄢˋㄍㄨㄛˋ」、「ㄗㄡˇㄍㄨㄛˋ」、「ㄍㄨㄛˋㄈㄢˋ」。
  5. ㄔㄨˇㄈㄚˊ˙ㄉㄜㄌㄟˋㄅㄧㄝˊㄖㄨˊ:「ㄉㄚˋㄍㄨㄛˋ」、「ㄒㄧㄠˇㄍㄨㄛˋ」。
  6. ㄖㄣˇㄕㄡˋㄌㄧㄥˇㄕㄡˋㄖㄨˊ:「ㄋㄢˊㄍㄨㄛˋ」、「ㄒㄧㄣㄌㄧˇㄅㄨˋㄏㄠˇㄍㄨㄛˋ」。
  7. ㄊㄞˋㄕㄣˋㄖㄨˊ:「ㄍㄨㄛˋㄉㄨˋ」、「ㄍㄨㄛˋㄐㄧㄤˇ」。
  8. ㄓㄨㄢˇㄧˊㄖㄨˊ:「ㄍㄨㄛˋㄏ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ò
解釋:
  1. 表示經歷、跨越、由甲至乙的過程。
    【例】路過、過年、過客
  2. 超越某種界限或範圍。
    【例】過量、過度、過期
  3. 太、甚。
    【例】過多、過謙
  4. 忍受、領受。
    【例】難過、心裡不好過
  5. 錯誤。
    【例】過錯、知過能改、勇於改過
  6. 轉移。
    【例】過戶、過帳
  7. 放在動詞後面:(1)表示隨動作經過某處或從一處到另一處。
    【例】走過校門口、跨過水溝 (2)表示隨動作改變方向。
    【例】別過臉去、轉過頭來
  8. 助詞。放在動詞後面,表示完畢或某種行為曾經發生。
    【例】看過、聽過
注音:
漢語拼音: guō
解釋:
  1.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ò
解釋:
[動]
1.經、歷。《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度。如:「過節」、「過生日」。唐.杜荀鶴〈亂後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詩:「男兒仗劍酬恩在,未肯徒然過一生。」
3.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論語.公冶長》:「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文選.曹植.白馬篇》:「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4.去。漢.曹操〈精列〉詩:「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5.死亡、逝世。如:「過世」。《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說是劉老爺子接了家報,老太太過了。」
6.轉移。如:「過戶」、「過帳」。
7.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8.拜訪。《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清.魏禧〈大鐵椎傳〉:「(高信之)長子燦七歲,少同學,故嘗與過宋將軍。」
[副]
太、甚。如:「過獎」。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然吾有饑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紅樓夢》第五六回:「這是老太太過謙了!」
[名]
1.錯誤。如:「不貳過」、「知過能改」、「勇於改過」。《商君書.開塞》:「夫過有厚薄,則刑有輕重。」《孟子.公孫丑下》:「然則盛人且有過與?」
2.量詞。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晉.陸雲〈與兄平原書〉:「前後讀兄文,一再過,便上口語。」《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傳三.何紹基傳》:「初學顏真卿,遍臨漢、魏各碑至千百過。」
[助]
1.與「來」、「去」等連用,表示動作的趨向。如:「走過來」、「跳過去」。
2.用於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經的意思。如:「看過」、「聽過」、「付過帳」、「吃過晚餐」。
注音:
漢語拼音: guō
解釋:
[名]
1.(一)之又音。
2.姓。如漢代有過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錯誤。
音讀: kuè/kè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經過、通過或度過某個空間、時間。
  2. [[動] ] 轉讓、移轉財產。
  3. [[動] ] 傳染。
  4. [[動] ] 過意。
  5. [[動] ] 過繼。
  6. [[動] ] 超過。
  7. [[副] ] 過度地、太。
  8. [[副] ] 用在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做過的行為動作、經驗。
  9. [[量] ] 次、回。
  10. [[動] ] 使經過。
  11. [[名] ] 錯誤。
音讀: kò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uà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o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傳染穢人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