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侈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ㄨㄓㄤㄌㄤˋㄈㄟˋㄖㄨˊ:「ㄕㄜㄔˇ」、「ㄔˇㄇㄧˇ」、「ㄏㄠˊㄔˇ」。
  2. ㄎㄨㄚㄉㄚˋㄅㄨˋㄕˊㄖㄨˊ:「ㄔˇㄧㄢˊ」、「ㄔˇㄊㄢˊ」、「ㄔˇㄌ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ǐ
解釋:
  1. 鋪張浪費。
    【例】奢侈、侈靡
  2. 誇大不實。
    【例】侈談、侈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ǐ
解釋:
[形]
1.鋪張浪費。《說文解字.人部》:「侈,泰奢也。」如:「奢侈」。《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2.誇大不實。如:「侈談」、「放言侈論」。《文選.左思.三都賦序》:「侈言無驗,雖麗非經。」
3.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莽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
4.放肆、放縱、不節制。《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