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架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ㄥㄩˇㄔㄥˊㄗㄞˇㄉㄨㄥ西˙ㄒㄧ˙ㄉㄜ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ㄏㄨㄚㄐㄧㄚˋ」、「ㄕㄨㄐㄧㄚˋ」、「ㄐㄧㄚˋ」、「ㄕㄡˇㄐㄧㄐㄧㄚˋ」。
  2. ㄉㄚㄍㄞˋㄉㄚㄐㄧㄢˋㄖㄨˊ:「ㄐㄧㄚˋㄑㄧㄠˊ」、「ㄐㄧㄚˋㄕㄜˋ」。
  3. ㄔㄥˊㄕㄡˋㄉㄧˇㄉㄤˇㄖㄨˊ:「ㄓㄠㄐㄧㄚˋㄅㄨˊㄓㄨˋ」。
  4. ㄓㄥㄔㄠˇㄉㄚˇㄉㄡˋㄖㄨˊ:「ㄉㄚˇㄐㄧㄚˋ」、「ㄑㄩㄢˋㄐㄧㄚˋ」、「ㄔㄠˇㄐㄧㄚˋ」。
  5. ㄕㄣㄉㄨㄢˋ姿ㄕˋㄖㄨˊ:「ㄐㄧㄚˋㄕˋ」、「ㄅㄞˇㄐㄧㄚˋ˙ㄗ」。
  6. ㄈㄤˋㄓˋㄖㄨˊ:「ㄔㄨˊㄅㄚˇㄓㄥˇㄧㄤˊㄊㄨㄟˇㄐㄧㄚˋㄗㄞˋㄏㄨㄛˇㄕㄤˋㄕㄠㄎㄠˇ。」
  7. ㄒㄧㄚˊㄔˊㄈㄨˊㄔˊㄖㄨˊ:「ㄅㄤˇㄐㄧㄚˋ」、「ㄐㄧㄚˋ˙ㄓㄜㄊㄚㄗㄡˇ」。
  8.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ㄈㄟㄐㄧㄏㄨㄛˋㄍㄤㄑㄧㄣˊㄉㄥˇㄑㄧ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ㄅㄞˇㄐㄧㄚˋㄈㄟㄐㄧ」、「ㄧˊㄐㄧㄚˋㄍㄤㄑㄧㄣˊ」、「ㄌㄧㄤˇㄐㄧㄚˋㄉㄧㄢˋㄕˋㄐㄧ」、「ㄧˊㄐㄧㄚˋㄈㄥˊㄖㄣˋㄐ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
解釋:
  1. 泛指一般有線條組織,具支撐或擱置作用的結構體。
    【例】鷹架、書架、瓜棚豆架
  2. 搭設。
    【例】架橋、架帳棚、架梯子
  3. 以一物加在另外一物之上。
    【例】把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
  4. 攙扶。往往帶有強制的意思。
    【例】綁架
  5. 毆打、爭吵。
    【例】打架、吵架、勸架
  6. 抵擋。
    【例】招架不住
  7. 量詞。計算飛機或機器的單位。
    【例】百架飛機、一架機器、兩架電視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
解釋:
[名]
1.泛指一般有線條組織,具支撐或擱置作用的結構體。如:「鷹架」、「屋架」、「骨架」、「衣架」、「葡萄架」、「書架」。唐.白居易〈秦中吟.傷宅〉:「繞廊紫藤架,夾砌紅藥欄。」
2.身段和姿勢。如:「架勢十足」。
3.量詞。計算飛機或機器等的單位。如:「百架飛機」、「一架機器」、「兩架電視機」。
[動]
1.搭設。如:「架橋」、「架帳棚」、「架梯子」。
2.以一物加在另外一物之上。如:「把磚頭架上去。」、「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3.攙扶。往往帶有強制的意思。如:「綁架」、「架住他!別讓他跑了!」
4.互相毆打、爭吵。如:「打架」、「吵架」、「勸架」。
5.抵擋。如:「招架」、「用手架住他的來拳。」
6.虛構、捏造。《金瓶梅》第七四回:「各人衣飯,他平白怎麼架你是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置物的基架。
同義詞: 架仔
音讀: khuè/khè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擱、置。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泛指一般有線條組織,具支撐或擱置作用之結構體。如:「鷹架」、「書架」。《字彙.木部》:「架,棚也。」《晉書.卷九五.藝術列傳.王嘉》:「衣服在架,履杖猶存,或欲取其衣者,終不及,企而取之,衣架踰高,而屋亦不大,履杖諸物亦如之。」唐.白居易〈秦中吟.傷宅〉:「繞廊紫籐架,夾砌紅藥欄。」

2. 構建、搭設。如:「架橋」。《韓詩外傳》卷八:「有鳥於此,架巢於葭葦之顛,天喟然而風,則葭折而巢壞何?其所托者弱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3. 以一物加於另外一物之上。《舊唐書.卷三八.地理志一》:「以城臨大河,長橋架水,古稱設險。」《文明小史》第二回:「那通事鼻子上架著一副金絲小眼鏡,戴著一頂外國睏帽,腳上穿著一雙皮鞋,走起路來格吱格吱的響。」

4. 攙扶。往往帶有強制之意。如:「綁架」。《儒林外史》第三回:「(周進)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裡都悽慘起來。金有餘見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脖子。」

5. 抵擋。《西遊記》第二回:「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這般矬矮,我這般高長,你要使拳,我要使刀。』」《封神演義》第四八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鐧,望陣內便走。」

6. 身段、姿勢、姿態。如:「架勢十足」。《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你要結識官府,先要與那衙役貓鼠同眠,你兄我弟,支不得那相公架子,拿不出那秀才體段。」《鏡花緣》第二五回:「他果另眼相看,俺更要擺架子、說大話了。」

7. 量詞。計算飛機或機器等之單位。如:「百架飛機」。《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卻說白公退至花廳,跨進門檻,只聽當中放的一架大自鳴鐘,正鐺鐺的敲了十二下,彷彿像迎接他似的。」

8. 互相毆打、爭吵。如:「吵架」。《紅樓夢》第六四回:「噯,那一個是安分的,每日不是打架,就拌嘴。」

9. 虛構、捏造。《金瓶梅》第七四回:「各人衣飯,他平白怎麼架你是非?」

注音: ㄐㄧ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架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