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了 - 教育百科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ㄓㄨˋㄘˊ。A>ㄅㄧㄠˇㄕ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ㄏㄨㄛˋㄅㄧㄢˋㄏㄨㄚˋ˙ㄉㄜㄨㄢˊㄔㄥˊㄖㄨˊ:「ㄒㄧㄚˋㄩˇ˙ㄌㄜ!」、「˙ㄌㄜㄇㄟˊㄧㄡˇ?」、「ㄊㄧㄢㄑㄧˋㄈㄤˋㄑㄧㄥˊ˙ㄌㄜ!」、「ㄊㄚ˙ㄇㄣㄧˇㄐㄧㄥㄗㄡˇ˙ㄌㄜ。」、「ㄊㄚㄅㄟˋㄋㄧˇㄑㄧˋㄎㄨ˙ㄌㄜ!」、「ㄒㄧㄣㄋㄧㄤˊ˙ㄗㄐㄧㄡˋㄧㄠˋㄔㄨㄌㄞˊ˙ㄌㄜ!」B>ㄅㄧㄠˇㄕˋㄉㄨㄢˇㄓㄢ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ㄉㄜㄔㄨㄥˊㄈㄨˋㄖㄨˊ:「ㄎㄢˋ˙ㄌㄜㄎㄢˋ」、「ㄒㄧㄤˇ˙ㄌㄜㄒㄧㄤˇ」。C>ㄅㄧㄠˇㄕˋㄅㄨˊㄋㄞˋㄈㄢˊㄑㄩㄢˋㄓˇㄉㄥˇ˙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ㄏㄠˇ˙ㄌㄜㄅㄨˊㄧㄠˋㄗㄞˋㄔㄠˇㄋㄠˋ。」、「ㄅㄧㄝˊㄎㄨ˙ㄌㄜㄎㄨㄕˋㄇㄟˊㄩㄥˋ˙ㄉㄜ。」

注音:
解釋:
  1. ㄇㄧㄥˊㄅㄞˊㄖㄨˊ:「ㄌㄧㄠˇㄐㄧㄝˇ」、「ㄌㄧㄠˇㄨˋ」、「ㄧˊㄇㄨˋㄌㄧㄠˇㄖㄢˊ」。
  2. ㄐㄧㄝˊㄕㄨˋㄖㄨˊ:「ㄌㄧㄠˇㄉㄨㄢˋ」、「ㄓㄨㄥㄌㄧㄠˇ」、「ㄌㄧㄠˇㄑㄩㄝˋㄒㄧㄣㄩㄢˋ」、「ㄅㄨˋㄌㄧㄠˇㄌㄧㄠˇ」、「ㄇㄟˊㄨㄢˊㄇㄟˊㄌㄧㄠˇ」。
  3. ㄨㄢˊㄑㄩㄢˊㄖㄨˊ:「ㄌㄧㄠˇㄨˊㄒㄧㄣㄧˋ」、「ㄌㄧㄠˇㄨˊㄕㄥㄑㄩˋ」。
  4. ㄩˇ˙ㄉㄜ」、「ㄅㄨˋㄉㄥˇㄗˋㄌㄧㄢˊㄩㄥˋㄅㄧㄠˇㄕˋㄎㄜˇㄋㄥˊㄏㄨㄛˋㄅㄨˋㄎㄜˇㄋㄥˊ˙ㄉㄜㄧˋ˙ㄙㄖㄨˊ:「ㄅㄢˋ˙ㄉㄜㄌㄧㄠˇ」、「ㄉㄨㄥˋㄅㄨˋㄌㄧㄠˇ」。
  5. ㄘㄨㄥㄇㄧㄥˊㄖㄨˊ:「ㄒㄧㄠˇㄕˊㄌㄧㄠˇㄌㄧㄠˇㄉㄚˋㄨㄟˋㄅㄧˋㄐㄧ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ǎo
解釋:
  1. 明白、懂得。
    【例】了解、一目了然
  2. 完畢、結束。
    【例】不了了之、責任未了
  3.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
    【例】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4. 表示完成。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完成或不可能完成。
    【例】辦得了、寫不了
注音:
漢語拼音: le
解釋:
  1. 助詞。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動作結束或不耐煩、勸止等的語氣。
    【例】到了、好了、別哭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ǎo
解釋:
[動]
1.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副]
1.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形]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注音:
漢語拼音: le
解釋:
[助]
1.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表示動作結束、完畢。或是表示動作的時間狀況。
  2. [[動] ] 明白。
  3. [[動] ] 白費。
  4. [[動] ] 賠錢、損失。
  5. [[助] ] 用於動詞及補語間,表示動作得到補語的結果。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ㄧㄠˇ

1. 走路時足脛相交。《說文解字.了部》:「了,尥也。」元.戴侗《六書故.卷九.人》:「今人謂筋骨弱,舉足不隨為尥掉。」

2. 聰明、慧黠。《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3. 明白、瞭解。宋.陸游〈醉歌〉詩:「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清.徐珂《清稗類鈔.明智類.蕭智懷以遯自全》:「年數歲,讀書一目了然。」

4.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紅樓夢》第五九回:「他一翻臉,嫂子你吃不了兜著走。」

5. 完全。一般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為「一點也不……」之意。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宋史.卷三八六.列傳.范成大》:「方趙鼎、張浚非罪遠謫,朋交絕蹤,大寶獨從之游,逮斥權姦,了無顧忌。」

6. 表可能或不可能。多與「得」、「不」等連用。如:「辦得了」、「去不了」。《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吃他發起脾氣來,少不了一頓拳腳。」

⇒@A02806

㈡˙ㄌㄜ

1. 助詞。表動作結束。一般置於動詞後。如:「天黑了」、「吃了再走」。《西遊記》第四回:「那次請我上界,雖是官爵不堪,卻也天上走了一次,認得那天門內外之路。」《金瓶梅》第八回:「盼不見西門慶來到,嘴谷都的罵了幾句負心賊。」

2. 表肯定。多置於句末。《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只那小二還是不住口的亂罵,幸虧倪二麻子走的遠了,沒聽見。」《老殘遊記》第七回:「我在街上找了好半天了。」

3. 表示命令、勸止等意思。多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如:「走了,沒什麼好談的!」、「別哭了,事情並沒那麼糟呀!」《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好了,你們的話也說夠了,一句不到本題。」

注音: ㈠ㄌㄧㄠˇ ㈡˙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