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ISRC)
作者: 曾堃賢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簡稱ISRC),為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於1986年針對有聲音樂性作品,所制定的一套國際性編碼系統。國際唱片業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簡稱IFPI),於1988年將ISRC編碼系統推薦給其會員國,並於1989年被ISO認定為ISRC管理權責機構。ISRC編碼之於錄音錄影資料,就如同ISBN之於圖書、ISSN之於期刊,是國際間通用有聲音樂性資料之識別碼,作為辨識唱片 (phonograms) 等錄音資料及影碟片等音樂性資料(music videograms)的一種國際標準,可協助上述有聲音樂性產品資訊的交換、傳播及管理,同時也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一、ISRC功能:
 1. 對唱片業而言:(1)由於ISRC是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識別標準代碼,因此很容易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並且易於普及;(2)便於著作權人管理其著作及收取權利金;(3)實施的成本低廉,無須特殊的設備及額外的投資,僅需由各唱片業者在公司內部設置一管理ISRC的部門即可;(4)有助於有聲出版品資訊的傳播;(5)由於ISRC為一國際標準代碼,所以相容於各種標準化之消費性家電用品;(6)應用ISRC有助於未來著作權管理系統之數位化。
 2. 對廣播業而言:(1)可簡化瑣碎的資料登錄工作,亦可自動產生管理性報表;(2)有助於業者建立實用的音樂產品資料庫系統。
二、ISRC適用範圍:
 1. 錄音資料:包括音樂性資料(含歌曲、演奏、戲曲、宗教音樂、大自然聲音等)、故事、相聲、講演、座談、語言教學等錄音資料。
 2. 音樂性錄影資料:包括卡拉OK伴唱、MTV (MV)、演唱會、音樂會、歌劇、戲曲等以音樂為主軸的錄影資料。
三、ISRC結構:
ISRC由12個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字所組成,代碼前冠以「ISRC」字樣,之後分成4段,其間以連字符號相隔,茲說明如下:
例如:ISRC TW-M03-11-26030
 1. 第一段:國別代碼(登記者居留地)—由2個大寫字母組成,為錄音、錄影資料錄製者或擁有者之居留地。這個代碼是依據ISO 3166-1981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而定,例如:「TW」即代表臺灣 (Taiwan)。
 2. 第二段:登記者代碼(registrant code)—由3個英文數字組合而成,為初次擁有者之代碼。該代碼是由各國的ISRC管理機構所賦予,例如:「M03」代表○○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的錄音作品。
 3. 第三段:錄製年代碼(year of recording)—由2個數字組成,為西元年之末兩位數字組成。例如:「11」代表該錄音或錄影製作完成之年代為西元2011年,此項代碼是由錄音、錄影製作人(公司)或第一個所有人所賦予。
 4. 第四段:錄音/錄影資料名稱代碼(designation code)-由5位數字組成,為作品流水號,同一年度中不可重覆。此代碼係由登記者按年度製作順序所賦予,可從「00001」開始賦予流水號,例如:「26030」。
  此外,為區別錄音及錄影兩種音樂性作品,ISRC管理中心採用以「登記者代碼」的最後一位數碼區別,亦即申請者將同時被賦予錄音及音樂性錄影兩組連續的代碼,辨別方法如下:
 1. 「單號」代表錄音作品,例如:「M03」代表○○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之錄音作品。
 2. 「雙號」代表音樂性錄影作品,例如:「M04」代表○○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之音樂性錄影作品。
 3. 尾數之「0」、 「9」作為保留碼,暫不予以分配。
四、ISRC核發與管理中心:
  基本上,各國ISRC之管理應由政府機關負責,倘若沒有官方的主管機關,則由該國IFPI分支機構代為管理。我國自1993年開始引進並推行ISRC編號制度,由於當時國內尚無官方的主管機關,故由IFPI臺灣分會—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Recording Industry Foundation in Taiwan,簡稱RIT(臺灣IFPI)」負責執行。
  由於錄音及音樂性錄影資料與圖書同屬文化資產,行政院新聞局鑒於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該館)推行國際標準書號(ISBN)成效,乃於1998年11月函教育部建議該館為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 (ISRC)核發與管理之主管機構,希望藉由該館的推廣與管理,能改善因民間機構主導以致難以普及的現況,更期望這套國際統一的ISRC編碼系統能改善整體有聲出版業環境,提升我國錄音/音樂性錄影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後經教育部於1999年4月3日臺(88)社(三)字第88025960號函指示該館辦理該項業務,並責成該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正式兼任我國ISRC管理中心(以下簡稱ISRC管理中心)。接辦ISRC業務以來,ISRC管理中心積極展開籌備工作,同時規劃「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http://isrc.ncl.edu.tw/)之開發設計,並於1999年11月中旬起正式上網供民眾查詢使用,同時於該館電子報定期發布服務成果。
國家圖書館(2011)。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使用手冊。上網日期:2011年9月18日,檢自: http://isrc.ncl.edu.tw/upload/say_table/ISRC使用手冊數位版.pdf。國家圖書館ISRC中心(2008)。掌握有聲著作‧聽見無限精彩 歡迎加入ISRC  系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7,10-14。
參考資料:
國家圖書館(2011)。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使用手冊。上網日期:2011年9月18日,檢自: http://isrc.ncl.edu.tw/upload/say_table/ISRC使用手冊數位版.pdf。國家圖書館ISRC中心(2008)。掌握有聲著作‧聽見無限精彩 歡迎加入ISRC  系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7,10-1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