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作本位學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rformance Based Programs, PBP
作者: Robert W. Howe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作本位學程為強調實作表現的教學與評量的系統;以實作表現為主的學程具有下列特色;(1)以實際生活中的角色與工作發展課程目標,並以行為目標的方式敘述,且公開宣告;(2)詳述所需的或預期的精熟標準並公開宣告;(3)教學重視實作表現;(4)採用實作表現的評量;(5)學習者進步的速率依所達成工作的精熟程度而定;(6)教學通常包括個人化的教材、模組(modular)教材、經常給予回饋、學生和學程的責任義務。
  有些學者將「實作本位」學程與「能力本位」學程(Competency Based Programs, CBP)二詞交互使用,但兩者有若干不同。實作本位學程的學習結果採用實作評量,會較接近實際的教學與評量;而且此學程傾向於強調較寬廣、統整的目標,不是只列出一長串簡單的能力。一些學程於初期較偏屬能力本位的學程,爾後由於有更多的情形是應用知識,則較偏向實作本位的學程。
  實作本位學程是因傳統教學無法測得一個學習者如何將所學應用於現實生活而發展出來的教學與評量系統。實作本位學程已有效的應用於專業課程、應用性學科(如農業和技術課程)、藝術、運動、工業、製造業、政府機構和軍隊。但這種方式較少用於純學術性的學習,尤其是文學方面的學習。
  實作本位的師資培育學程始於一九六○年代末期,美國在一九七○和一九八○年代盛行此種教學模式。當時曾試圖為大專校院及中小學設計實作本位的學程。其中有些學程的一部分特徵就是目前一些改革團體所倡導的其實的教學(Authhentic and performance instruction)及真實的評量(Authentic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工商業界則一直強調整體的實作本位學程。
  實作本位為主的師資培育學程,是依研究的結果而發展;依觀察所得的教師的角色去推論及由專業上對一個有效的教師應做什麼及如何運作的共識而設計出來的。有些學程僅重視教師在教室裡的角色(尤其是教學及評量的角色),有些學程則強調廣義的教師的角色。不過這兩種作法均遭質疑,因為他們都缺乏實驗的支持。這些學程均顯示他們可培養教師達於所預期的目標。
  中、小學校已發展各種實作本位的學程,大多數屬於應用科學,如藝術、運動等。其他的領域如科學、數學和語文正在發展實作學程。教學與評量的改革運動重新強調更多的真實的實作本位的教學與評量,他們建議實作本位學程的另一些特質,例如多元的取向,經常的回饋及與其實的世界更相關等特質。
  實作本位學程包括下列的優點:(1)比能力本位學程更強調寬廣的目標;(2)鼓勵學以致用;(3)提供各種的學習方式;(4)為學習者自我調整的學習步伐,學生已精熟的教學單元可略過不學,以提高學習效率;(5)教學目標明確;(6)確保已通過可達於水準;(7)對於學習進展經常提供回饋;(8)採逐步學習之設計,鼓勵成功的學習;(9)不斷的修正學程,以改進其效率。
  實作本位學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採行為取向而缺乏建構或人文取向;(2)傾向於選擇容易評量的學習成果;(3)缺乏有效的教材;(4)缺乏好的評量材料;(5)缺乏教授或教材以提供回饋:(6)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統;(7)對轉學生缺乏預先的規劃措施;(8)人員的訓練;(9)評分的標準;(10)發展學程,維持學程之運作及改進學程的花費龐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作本位學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