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周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周怡(1506~1569)字順之,號訥谿;明宣州太平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授順德推官,轉任吏科給事中。直言敢諫,上疏劾宰相嚴嵩,且言:「陛下日事禱祀,而四方災祲未銷。」上怒,廷杖闕下,繫錦衣衛獄;歷三年,上用箕神之言,將訥谿、斛山、劉晴川三人釋放,未彌月,上為箕神造臺,太宰熊浹極言不可,上怒,罷熊浹官職,復逮訥谿等三人。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高元殿發生火災,上於火光中恍忽聞神呼三人名氏,令釋之,乃赦還家。家居十九年,授徒講學。穆宗登基,起用為太常少卿,所上封事刺及內侍,降為山東僉事,轉任南京司業,復入為太常;隆慶三年十月,卒於家,享年六十四歲。
  訥谿早年師事鄒東廓、王龍谿,於陽明〔傳習錄〕身體而力行之,海內凡名王氏學者,不遠千里,求其印證。平生不喜為無實之談,黃棃洲於〔明儒學案〕中稱許訥谿「所謂節義而至於道者也」。
  當訥谿被罪入獄,手有梏,足有鐐,坐臥有 ,日有數人監之。訥谿喟然曰:「余今而始知檢也,手有梏則恭,足有鐐則重,坐有 則不敢以妄動,監之眾則不敢以妄言,行有鐐則疾徐有節,余今而始知檢也。」
  訥谿嘗謂:「陽明一日早起看天,欲有事,即自覺曰:『人方望雨,我乃欲天晴耶。』」其自省如此。
  訥谿又說:「東廓講學京師,一士人誚之曰:『今之講學者,皆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桀之行者也。』東廓曰:『如子所言,固亦有之,然未聞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而行堯之行者也。欲得行堯之行者,須於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者求之;且不服堯之服,不誦堯之言,又惡在其行堯之行者也。』士人愧服。」
  訥谿謂司訓邵西林曰:「子憤士之不率教乎,譬諸津濟,遊人喧渡,則長年三老,艤舟受直,擇可而載;若野岸舟橫,客行不顧,則招舟子,豈容自己。凡教倦即是學厭。」
  尤西川向訥谿問學,訥谿答曰:「信心。」西川有所疑臆,訥谿則曰:「莫猜度。」士有改行者,西川謂其「初念未真」,訥谿曰:「不然,惟聖罔念作狂,君子小人,何常之有。」又曰:「當此世界,若無二三子,未免孤立無徒。」吾人從訥谿之言行,可以窺知其所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周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