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柏拉圖的人才教育計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lato's Elite Education Planning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是觀念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英才教育的提倡者。他的人才教育計畫主要見於〔共和國〕(Republic)和〔法律〕(Law)二篇對話錄;其中〔法律〕一書有較詳細的說明。柏拉圖的整個教育計畫,是配合他所認定的三種階級,即統治者、衛士及勞動者。
  柏拉圖首先注意到幼年的教育,就是在六歲前尚未進入學校就應施與教育。這個階段的教育重視兒童的好奇心,但不必勉強教與知識,而是要用有趣的方式讓兒童吸收;用逼迫的方式是對待奴隸才用的;可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柏拉圖卻主張在三歲以後就可以體罰了。柏拉圖相當重視遊戲的重要性。遊戲不但是兒童自發的活動,且有益於兒童的健康,更可以培養合作的精神。因此遊戲應該要一直延伸到正式教育。在教育對象方面,〔共和國〕中的教育只限於少數貴族,〔法律〕則擴充到所有的自由民。
  在初等教育階段,音樂和體育為基本的訓練;十歲起至少要花三年學習識字,然後接著三年學史詩(epic)。這方面的學習可再延續三年。中學階段還加上天文、數學等課程,在此時就開始分流了,只有少數有智慧的人能學習數學。這些人才可能是以後的統治者,因為數學才是最真實的知識。至於其他大多數人,則從事於技藝的訓練,然後按著是長期的軍事訓練及軍旅生涯。
  一直要到三十歲以後,再進行更高深的辯證法(Dialectic)和數學的教育。這兩科是最抽象的「形式」,所以是更接近真理和智慧。當然,柏拉圖所開設的「學院」(Academy)應屬此一階段的教育。相傳他在學校的門口寫著:「不懂數學者,不得入學。」柏拉圖對於數學的重視,應與當時數學的發達,以致影響其觀念主義的主張有關,不過柏拉圖也並未真正訓練出哲人王。
  在柏拉圖的教育計畫中,教師的地位受到相當的重視。這比當時希臘社會中的教僕要高許多。柏拉圖為了計畫的可行性,只好以外國人來擔任他理想中的專業老師。
  在男女的教育方面,柏拉圖基本上認為兩者應該是平等的;可是因為角色的不同,仍有區別,如男女生一起玩到六歲以後就要分開受教育,男生以軍事訓練為主,女生則為當媽媽做準備。雖然女生也接受保衛國家的訓練,但這要等到子女長大以後才會用到。
  柏拉圖的教育計畫是由國家控制、規劃的教育,並且主張教育部長是首席部長,而且要五十歲以上的人才能擔任;這樣的理想,在西方近代教育國家化以後才獲得實現。由於柏拉圖這種教育計畫常流於一廂情願,對人才的評量過於主觀,因此被波帕(Karl R. Popper)指為「自由社會的敵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柏拉圖的人才教育計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