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檔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琇環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美合作改良中國農業計畫起源甚早。民國14年(1925)南京金陵大學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中國作物改良合作計畫,開其端。35年6月,以提出改進中國農業方案,協助中國農村復興而成立的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奠其初基。
  民國36年4月,農村建設委員會主席晏陽初有鑑於中國農民「貧、愚、弱、私」4大病,應有所匡救,於訪問美國時,會晤美國國務卿馬歇爾(Georqe C. Marshall),力陳鄉村改造的必要性。並在同年9月30日致美國國務院的備忘錄中,提出改造中國農村的具體步驟,建議設立一全國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委員會,該會委員由兩國政府各指定代表組成之。晏陽初此項構想廣獲美國國會議員、賽珍珠(Pearl S. Buck)及新聞界的支持,導致37年4月1日美國第80屆國會第2會期討論援華法案時,通過第472法案第407條款,規定中美雙方政府設立聯合委員會,以建設中國農村,其所需經費以援華款額的10%支付。同年8月5日,中美換文設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
  民國37年10月1日,農復會正式成立於南京,為中美兩國政府聯合設置之機構,負責制訂及推行中國農村復興工作。在組織上採委員會制度,委員會負責決定政策及工作方針,設有委員5人,其中中國委員3人、美國委員2人,各由該國總統任命之,另由委員中選舉主任委員1名。54年美援停止後,中美委員各刪減1名。委員會之下設祕書長,負責綜理會務,並分置技術及行政兩個部門;技術單位稱組,行政單位稱處。為配合實際需要,農復會的組織屢有調整。37年成立之初,技術部門為4組,職員約40人,以後因工作範圍不斷擴大,組處數目亦逐漸增加。至65年時,該會共有4處9組,分為祕書處、總務處、會計處、企畫處,以及植物生產組、水利工程組、鄉村衛生組、畜牧生產組、農業資源及森林組、農業經濟組、農業信用組、漁業組及農民輔導組,人員共250餘人。
  在農復會成立30年的歷史裡,民國54年是一個分水嶺。54年以前,農復會是徹底的中美合作機構,經費來自美援;54年美援終止後,美方在農復會所扮演的角色,已大幅降低,該會經費亦改由中美經濟社會發展基金(簡稱中美基金)支出。中美基金是由歷年來美援物資在臺灣出售價款所累積之相對基金餘款所成立,由中央銀行總裁擔任主席,以每年利息的15%支應農復會的經費。從54年以後,農復會的年度工作方案,也改由中華民國政府負責審核,農復會乃逐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中的一個農業發展問題之顧問機構。68年3月16日,農復會改組為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成為政府最高農業主管部門,正式納入我國政府官僚體系之中。73年(1984)9月20日,農發會又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成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組織雖歷經變遷,但在斷裂中有其持續性,均繼承農復會30年的基本架構與工作業績。
  民國79年,農委會將其珍藏之農復會檔案,全數移交國史館典藏,其檔案年代起於37年,迄於68年,共計有20,467卷(另有附件377件),其中以英文檔案為主,茲將農復會檔案內容要項略述如次:
  (一)業務方面:(目錄統一編號313)
  分為政務(祕書處)、財務、人事、企劃處、資訊教育處、與其他各機關的關係、畜牧生產組、第三組、第四組、食品組、計畫審核組、農民組織組、農民輔導組、鄉村衛生組、土地組、農業經濟組、森林組、農業推廣組、國際技術合作、委員檔(中國委員:蔣夢麟、蔣彥士、沈宗瀚、李崇道、錢天鶴;美國委員:穆懿爾、郝夫曼、畢林士、柯雷克、蓋哲甫、貝克、菲平、戴維斯)、其他專檔(廣東水利灌溉計畫、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植物保護中心)等,共6,904卷。
  (二)各項計畫:
  (1)目錄統一編號314:計有農作物的生產與改良(TW-A)、水資源開發(TW-E)、鄉村衛生(TW-F)、畜牧生產(TW-J)等,共5,420卷。
  (2)目錄統一編號315:計有林業建設(TW-N)、漁業生產(TW-O)、農業推廣(TW-B)、農復會的出版品(TW-L)、山地區域開發計畫(TW-S)、臺灣農村的電氣化(TW-P)、灌溉計畫、風災補助、農貸等(PLAN 402)、食品與肥料(TW-K)、外島建設-金門、馬祖、澎湖(FK-*)、土地改革(TW-G)、大眾傳播與教育(TW-H)、政府預算支援款下各項農業計畫(GBS-*)等,共5,800卷。
  (3)目錄統一編號316:係加速農村建設計畫專檔。包括農村建設(ARDP-R)、各類作物生產專業區(ARDP-A)、水資源開發(ARDP-E)、鄉村衛生之改善(ARDP-F)、畜牧生產(ARDP-J)、水土保持(ARDP-N)、漁業生產與技術改良(ARDP-O)、加速農村建設計畫(ARDP-S)、等,共1,880卷,附件314件。
  (三)雜件:(目錄統一編號311)
  包括有大陳島民的救濟、農復會會議紀錄第1至2,269號、行政命令第1至103號、行政管理備忘錄第1至591號、行政院備忘錄(農復會之計畫)、中美發展基金(1卷)、中國農民銀行常務董事會會議紀錄、稻作改進會、沈宗瀚文件檔等,共463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檔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