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世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ò shì lùn |
解釋:
講解末日之事的教義。為英語Eschatology的意譯。根據對時間及歷史的看法,末世論可分為神祕末世論及歷史末世論兩種。神祕末世論講宇宙和混沌之間永世之爭,以命定之事的實現為大自然的完善化。歷史末世論則認為命定之事的實現是歷史的實現、調整或變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末世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schatology |
作者: | 谷寒松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末世論包含了末(eschaton)及言語(logos)二部分,即指有關結局(完成一切)的最後論點。末世論一詞出自基督教路德教派中信義會的神學家卡洛夫(A.Calov),他在〔神聖的末世論〕一書中談論死亡、復活、審判及世界的完成。現今神學界則以下面幾點來描寫末世論: 1.末世論是討論個人、教會、普世的歷史以及整個受造界決定性的未來,這未來的基礎則是基督徒的希望。「論」是整體性、方法性、系統性的學問。2.末世論是基督神學在教會現世生活的靈感中,從耶穌基督的降生、死亡及復活事件,系統性地反省到未來將要發生的決定性的事實,如此能更恰當地改善現今的世界。3.康德(Imm. Kant)認為末世論是對基督信仰三大問題之一--「我們可以希望什麼?」所做的方法性、系統性的答覆。4.末世論是關於基督徒希望的學問,基督徒的希望包含了未來向度,這希望含有能力以及所渴望的對象。末世論可分為學術及內容二個層面,學術面是在討論末世論在研究工作上的特色、歷史、變化等等;內容面則包括所有末世事件,如死亡、審判、基督來臨、天堂、地獄等(參見以下各辭目:「有始無終之境」、「來世」、「默示」、「萬有復興」、「死亡」、「天堂」、「地獄」、「靈魂不滅」、「基督來臨」、「審判」、「古聖所」、「樂園」、「總歸於基督」、「肉身復活」、「死人復活」、「榮福直觀」)。 教會訓導當局很少提到末世論的學術層面,但一直很注意三點: 1.教會自古至今一直努力傳揚福音,福音的本質就在肯定未來,但卻很少發揮末世論的學術性。2.梵二在〔教會憲章〕第七章四八至五一號中,以簡短之語綜合了近代的末世思想,這思想也包括德日進(P.T. de Chardin, 1881~1955)神父所提出的演化神祕的內容(LG 22)。3.天主教教廷教義部在西元一九七九年五月十七日所發表的給主教的一封信〔關於末世論的某些問題〕中,應用了第二十世紀末世論學術面的概念,而注意現世和未來生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表示出現世與未來生活的不同。此外,教會也注意一般信友的想像及教會信仰中符合啟示內容的道理。近來在學術向度中的末世論包含了四項重點: 1.應注意個人與普世宇宙間的張力,其中也包含現世性與未來性之間的張力。2.應從知識論、釋經學的角度上注意末世論所應注意的一些原則,也要避免基要主義太簡化的態度。3.應注意末世論和其他神學課程的關係,主要在使神學發揮其末世的整體性向度。4.有關入世的末世論中含有四種思想:(1)由未來的立場勇敢地探討現在的問題。(2)梅茲(J.B. Metz)特別強調基督化末世論應滲透整個人的社會向度(參見「政治神學」)。(3)應將人從不自由中解放出來(參見「解放神學」)。(4)應指導信友們在生活中培養出與基督神祕交往的經驗,即在生活中慢慢領悟出天主聖三在具體歷史中的臨在,以及不斷具有的新希望。如果從這些角度發揮末世論思想,即可整合過於天真的進化主義和默示性的恐嚇,而走中庸之道。 在本地化的問題(參見「教會本地化」)中,除了注意末世論學術上的四點,同時也要注意末世論的內容向度,如此才可在文化脈絡中產生新的解釋方式。為此極需要具有研究、交談、聆聽的態度,如此基督徒的末世論才可維持其宗教的末世思想中的主要內容,且在學術上日漸適應各時代文化的需求,例如在中國文化中,就應多發揮人的良心所具備的善惡標準,或是面對佛教的輪迴之說時,仔細聆聽輪迴之說中「尚未」的因素,並使之與基督信仰得以整合一致。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末世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