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草紙 - 教育百科
紙 | |
草 | |
紙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apyrus |
作者: | 盛美雲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紙草是生長於積水地區的莎草科沼澤植物,學名為Cyperus Papyrus,莖為木質,鈍三角形,粗者如人類的手腕,高約15呎。古代盛產於尼羅河河谷及其三角洲,當地的埃及人便利用這種植物的莖部,製成紙草紙,做為書寫材料。 紙草紙的製作方法是將紙草莖的外皮先除去,然後將內部柔軟的髓部縱長地切割成長於16吋的細條,再將這些細條分置兩層鋪排在一個硬表面上,上層與下層垂直,趁著紙草莖潮溼的時候,用力敲打或緊壓,滲出的澱粉質樹液形成膠質,使上下層黏合在一起,便形成一張粗糙的紙,將粗製紙的邊緣予以整修,並用火山熔岩形成之輕石磨平表面,就成為很好的書寫面。 一張張製好的紙草紙用膠黏貼在一起就成一長幅,通常長幅的尺寸為6至7吋高,10至30呎長,亦偶有超過30呎長的長幅,哈里斯一號紙草紙(Papyrus Harris No.1)長約133呎,是最長的紙草紙長幅,為埃及第二十王朝的古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由於紙草紙十分柔軟,故埃及人將其黏貼在一圓軸上,以軸為中心捲起,形成為中國卷軸的形式,並在卷軸上附上標籤,上寫該卷的標題。 紙草紙書寫的工具是將蘆葦的莖一端磨壓成刷狀,用來蘸由煙煤或木炭加水、膠製成的墨汁書寫。紙草紙以紙草莖細條水平排列的一面做為紙張的正面,用來書寫,垂直排列的一面為反面。書寫時將長幅分為若干欄,自右向左一欄欄書寫,此為頁數觀念的濫殤,目前存於萊比錫大學圖書館中的一幅紙草卷軸便有65呎長,分為110欄。 紙草紙的製造始於何時尚不明瞭,最早是在一座埃及第一王朝(約西元前3100至西元前2884年)的古墓中發現一卷空白的紙草卷軸,而據在底比斯(Thebes)發現的浮雕及拉丁作家大普力尼(Pliny the Elder)的記事中得知,早在西元前3000年,埃及便已發展出不錯的紙草紙工業。紙草卷軸應用的時間則相當長,區域亦不限於尼羅河岸,西元前7世紀時,埃及將紙草紙傳至希臘,5世紀時,紙草紙已在希臘普遍的使用,而至11世紀,羅馬教宗的詔書仍使用它。 自從19世紀中葉以後,被發現的古代紙草紙文獻越來越多,尤其以埃及的乾土地區最多,因此發展出有關紙草紙文獻的保存及研究的學科,稱為紙草紙文獻學(Papyrology),為歷史研究的一個分支。由於紙草紙文獻學家的研究,許多古代重要作家的佚文得以重現,如亞里斯多德的〔雅典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Athenians)、希佩里德斯(Hyperides)的演說,以及許多音律的片斷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紙草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