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維高斯基概念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ygotsky Concept Theory
作者: 徐庭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概念(concept)是人的智慧與精神的工具,人藉著它的發展來克服周遭複雜的環境。同時人又為完成對事或物的理解,概念的形成幫助人在差異巨大而且混亂的事物之間,理出了一條簡單又有思緒的方法來辨別。概念是一群非常簡單的事或物聚集一起,等著人給與一個通用的名稱。人常將具有相同屬性的概念以不同的類目來處理,使這些事物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同。如英文中幾乎所有的名詞或形容詞都有動詞概念的指示。樹看起來都是不同的,但是人們卻常常把它們當作相同的事物處理。人們甚至常把具某種型態的建築物就認定是房子,殊不知有異於房子的其他目的。人們的生活環境中,有無限多種的暗的或朦朧的紅顏色,但是人卻將其認為是與紅色相同。以上的例子說明人是如何運用概念來簡化環境中複雜的事物。人不能靠記憶辨別經驗中每一事物的特性,而必須將每一事物的特性分類組合或者將每一事物分開查閱。概念發展論言及,成人常倚靠多年的經驗而將雜亂的思緒理出一個具體的概念。相對的,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主要機能,也因此能讓兒童有效的處理環境中的新事物。
  維高斯基(L.S. Vygotsky)在其所著〔思想和語言〕(Thought and Language)一書提到幼兒概念的發展必須經過幾過階段,而這些階段是一個複雜的學習過程,不是可以經訓練而得到的。維高斯基說兒童必須藉概念的形成來安排他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大致而言,如果兒童能以最有效的方法來組織混亂的思緒,在日後的學習上就會是最成功的。維高斯基的概念形成有以下幾個階段:
  1.堆積階段(heaps):兒童往往喜歡沒有理由的堆積事物。以堆積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成人則是藉形成一個新的概念來分析及解決問題。在此階段,幼兒易於根據他們模糊的印象或經驗將不同特質的事物集合在一起,而給予這些事物一個新的意義。如分類故事書中的圖畫,會依圖畫的內容像天氣、夢或動物而加以區別。由此階段的練習,幼兒慢慢的學習辨別出事物之間的相似或不同的性質。
  2.聯想合成階段(associative complexes):在這階段,對事物配對不只是根據以前的經驗,而且是真實的特質確實存在於這些事物中。維高斯基認為在空間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同樣可以建立關係。因此一種特殊事物可能成為兒童分類時的主要中心,而後以此為核心,再將其他相同或相似特質的事物加上。所以事物組合的一致性是聯想合成階段的一大特徵,也有別於堆積階段。
  3.蒐集合成階段(collection complexes):維高斯基提到兒童依照事物實際的關係和互補的特質,將事物分類或配對。例如茶杯與茶葉;湯匙、刀子與叉子;花與樹;動物的相片與孩子的相片等類似的組合都會出現在蒐集合成的階段。經此階段的練習後,對自己分類組合的能力會更具信心。
  4.鏈條合成階段(chain complexes):鏈條合成是以變換聯合的方式將事物分類組合。這是幼兒第一次顯現出能以事物中,多數不同的特質來作分類配對的工作。二種完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是因為其有連貫的特質。兒童可以把警察解釋是一個人、一位穿藍色衣服的人、一位公僕甚至其他的代表。鏈條合成的最大好處是兒童會彈性的增加自己聯合思考的能力。
  5. 擴大合成階段(diffuse complexes):擴大合成的思考在兒童的心中像一個家庭,可以一直增加個體到原來的組合裡。這階段能實在的思考事物的特質和其相互間的關係。兒童可能把正方形與三角形配在一起,因它們像二個相反的三角形。維高斯基提及用來分類配對的方法是無限多,而幼兒能依據不真實和不固定的特性來選擇具體事物中的屬性。
  6. 假概念(Pseudo concept):為使幼兒錯綜複雜的思考有完整的發展,維高斯基提議假概念可用來銜接前面的階段與最後概念的形成。兒童能將事物依顏色、形狀或尺寸作正確的配對,但是卻無法說出他分類的主要基本原則。維高斯基解釋幼兒概念的獲得已接近真實概念的形成,但要有完全的發展,必須等到幼兒心智全然的成熟。
  7. 概念(concept):這是概念發展的最後階段,意即兒童有了完全而且真實的概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維高斯基概念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