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師在職培訓(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袁祖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在職培訓是指教師的在職進修,自一九四九年至今,大陸地區一直把教師的在職培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中小學校教師陣容中存在相當比例的不合乎國家規定學歷標準的教師(國家規定: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須分別具有中師、專科、本科學歷)。一九五○年代初期因發展教育之急需,致使大批不合格的教師湧進教師陣容;一九五八年開始的大躍進時期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教師層層「拔高使用」(即抽調小學教師教初中、初中教師教高中、小學則由大量民辦教師替補),不合規定學歷的教師急遽增至約占半數。二是經歷文化大革命,許多教師的文化、業務荒廢,儘管他們可能擁有國家規定的學歷,但不能勝任教學工作者所占比例甚大,三是文革結束後,中小學學科設置有所變動,教材亦曾多次更新,難度加大,對師資水準提出了新要求;此外還要補充缺門學科教師。四是為貫徹教育要「三個面向」之方針,即使已具有合格學歷和勝任教學的教師仍然要不斷進修業務,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水準。
  教師在職培訓工作廣開途徑,有如下諸種:
  1.建立省、地、縣、鄉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體系。省、地級設有教育學院或教師進修學院,縣有教師進修學校,鄉有師資培訓輔導站。培訓形式多樣,有教材教法短訓班、專題講座或報告會、教師自學培訓課程,然後參加統一考試。離職系統進修高師、中師課程,結業後獲得相應證書。此外,中小學還採取以老帶新、互教互學、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自培方式提高教師水準。
  2.發揮普通高等學校潛力,採取多種形式培訓教師。一九八四年,教育部決定部分普通高校舉辦中學教師專科班和本科班,即招收中學教師進普通高校學習。除師範院校外,綜合大學和理工、農林、醫藥、財經等院校亦可舉辦。積極開展函授教育,通過函授、面授等方式幫助教師提高水準。學校將此作為辦學規模的一部分,並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
  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遙授教育。一九八六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創辦了「中國電視師範學院」,利用通訊衛星的教育專用頻道,播放中師和師專課程,並將遙授、函授、面授結合起來。截至一九八八年底,中國大陸各省、市已建成衛星地面接收站二千七百八十四座、收轉臺二百七十七座、放像點二萬一千八百四十個。據一九九○年統計,電視中師在籍學生三十四萬三千人,首屆畢業生十三萬三千八百八十七人;電視師專在籍學員三萬人,首屆畢業生二萬六千四百三十人。
  4.利用各種社會力量培訓教師。一九八五年六月,中央黨政機關和部分省市開始抽調機關幹部組織「講師團」,分赴教育薄弱地區幫助培訓中小學教師,此一形式持續至一九八八年。一九八六年,全國高等學校挑選了萬名應屆畢業生參加「講師團」。一些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專業協會亦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此外,中央和各省市的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已逐年開設中師和高師自學考試專業以培訓中小學教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師在職培訓(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