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入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ㄨㄥˊㄨㄞˋㄇㄧㄢˋㄐㄧㄣˋㄉㄠˋㄌㄧˇㄇㄧㄢˋㄩˇㄔㄨ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ㄖㄨˋㄎㄡˇ」、「ㄔㄨㄖㄨˋ」、「ㄖㄨˋㄐㄧㄥˋ」、「ㄖㄨˋㄔㄤˇ」、「ㄧㄣˇㄌㄤˊㄖㄨˋㄕˋ」。
  2. ㄘㄢㄐㄧㄚㄖㄨˊ:「ㄖㄨˋㄒㄩㄝˊ」、「ㄖㄨˋㄏㄨㄟˋ」、「ㄖㄨˋㄍㄨˇ」、「ㄖㄨˋㄨˇ」。
  3. ㄕㄡㄐㄧㄣˋㄙㄨㄛˇㄉㄜˊㄖㄨˊ:「ㄕㄡㄖㄨˋ」、「ㄖㄨˋㄓㄤˋ」、「ㄌㄧㄤˋㄖㄨˋㄨㄟˊㄔㄨ」、「ㄖㄨˋㄅㄨˋㄈㄨㄔㄨ」。
  4. ㄉㄠˋㄉㄚˊㄖㄨˊ:「ㄖㄨˋㄧㄝˋ」、「ㄖㄨˋㄒㄧㄚˋ」、「ㄖㄨˋㄉㄨㄥ」。
  5. ㄌㄨㄛˋㄖㄨˊ:「ㄖˋㄔㄨㄦˊㄗㄨㄛˋㄖˋㄖㄨˋㄦˊㄒㄧˊ。」
  6. ㄏㄜˊㄏㄨㄖㄨˊ:「ㄖㄨˋㄕˊ」、「ㄖㄨˋㄌㄧㄡˊ」、「ㄖㄨˋㄑㄧㄥˊㄖㄨˋㄌㄧˇ」。
  7. ㄔㄣˊㄋㄧˋㄕㄣㄒㄧㄢˋㄖㄨˊ:「ㄖㄨˋㄇㄧˊ」、「ㄖㄨˋㄕㄣˊ」、「ㄗㄡˇㄏㄨㄛˇㄖㄨˋㄇㄛˊ」。
  8. ㄓㄨㄥㄍㄨˇㄕㄥ調ㄉㄧㄠˋㄙˋㄕㄥㄆㄧㄥˊㄕㄤˇㄑㄩˋㄖㄨˋ)ㄖㄨˊㄩㄝˋ」、「」、「ㄓˊ」、「ㄐㄩㄝˊㄉㄥˇㄗ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由外面到裡面。與「出」相對。
    【例】入內、入場、入境 ◎
  2. 收納金錢。
    【例】收入、月入數萬、入不敷出
  3. 參加。
    【例】入會、入股、入學
  4. 到、達。
    【例】入夜、入冬
  5. 合於、合乎。
    【例】入時、入情入理
  6. 深透。
    【例】入味、入骨、入迷
  7. 漢語聲調之一。指入聲。
    【例】平上去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進,由外面到裡面。如:「入內」、「入場」、「入境」。
2.收進。如:「收入」、「月入十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歲餘不入,貨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
3.接納、繳納。《國語.吳語》:「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蓋這房子,多是入官抄沒的數兒。」
4.參加。如:「入會」、「入股」、「入學」、「入伍」。
5.到、達。如:「入夜」、「入冬」。
6.沉沒。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合宜、適合。如:「入時」、「入情入理」。
8.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名]
1.平上去入四聲之一。參見「入聲」條。
2.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發生性關係。《水滸傳》第五一回:「那婆婆那裡有好氣,便指著罵道:『你這……亂人入的賤母狗!做什麼倒罵我!』」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張鈔票不知入到那裡?」
2.暗中把財物給人。如:「偷偷入給他一包東西。」
3.陷於其中、投於其中。如:「一腳入到泥裡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i̍p/l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進。從外面進到裡面。
  2. [[動] ] 裝進。
  3. [[動] ] 收進帳款。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ㄨˋ

1. 進,由外至內。《說文解字.入部》:「入,內也。」《魏書.卷五八.列傳.楊播》:「兄弟旦則聚於廳堂,終日相對,未曾入內。」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唱訖,鼓笛舉,一紅巾者弄大旗,次獅豹入場,坐作進退,奮迅舉止畢。」

2. 收進。如:「月入十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使人出錢於薛,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

3. 進獻、繳納。《史記.卷四.周本紀》:「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蓋這房子,多是入官抄沒的數兒。」

4. 達、至。如:「入夜」、「入冬」。《國語.吳語》:「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不入。」宋.陳亮〈與王丞相書〉:「入春以來,貧病交攻,更無一日好況。」

5. 參加、進到某單位或團體中。如:「入會」、「入股」。《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今耆儒年踰六十,去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白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絕榮望。」

6. 沒。無名氏〈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7.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迷」。《三國演義》第二九回:「箭頭有藥,毒已入骨。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若怒氣衝激,其瘡難治。」

8. 合宜、適合。如:「不入時宜」。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掃迷帚》第三回:「心齋側著耳朵,覺得此段議論,入情入理,不禁連連點首。」

9. 「入聲」:平上去入四聲之一。漢語調類,聲調短促而急。現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谷」、「玉」等字。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㈡ㄖˋ

發生性關係。《水滸傳》第五一回:「那婆婆那裡有好氣,便指著罵道:『你這……亂人入的賤母狗!做什麼倒罵我!』」

㈢ㄖㄨˇ

1. 不留心塞放。如:「一張鈔票不知入到那裡?」

2. 暗中將財物予人。如:「偷偷入給他一包東西。」

3. 陷於其中、投於其中。如:「一腳入到泥裡了。」

注音: ㈠ㄖㄨˋ ㈡ㄖˋ ㈢ㄖ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