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獨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碧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陳獨秀(1879~1942),原名慶同、乾生,字仲甫,別署實庵、仲(子)、由己,安徽省懷寧縣人;生於清光緒五年,卒於民國三十一年。幼時由祖父與長兄教其讀經史、文選等。曾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中第一名秀才,但次年之鄉試則落榜。光緒二十五年編輯〔安徽白話報〕,宣傳革命。光緒二十六年赴日留學,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速成科;其間他加入留日學生馮自由、蔣方震等所組織的青年會,後因割湖北留學生監督姚昱的髮辮而被遣送回國。回國後曾組織愛國會,參與創刊〔國民日報〕,還在蕪湖創辦〔安徽俗話報〕。
  民國成立後,陳獨秀曾任安徽都督祕書長與教育司司長等。二次革命後被捕,經劉叔雅等協助才獲釋。民國四年(1915),發刊〔青年雜誌〕,於次年改名〔新青年〕;民國六年應北大蔡元培之聘任文科學長,〔新青年〕也改由陳獨秀與北大教授李大釗、劉復、錢玄同、胡適等多人輪流主編;宣揚擁護「德先生」(Democracy)、「賽先生」(Science),並反對孔教與舊文學,甚至主張廢除漢文。民國七年,則又與李大釗另創〔每週評論〕,討論實際政治。五四運動後被捕,並辭去北大教職。民國九年,蘇俄第三國際派吳廷康來華,經李大釗介紹與陳獨秀見面後創刊〔共產黨月刊〕,並應陳炯明之邀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發行〔群報〕,進行共產宣傳與組織工作。此後即積極參與共黨活動,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五四運動後,世界潮流趨向民主,倡導平民主義的教育,而新文化運動實為平民主義教育思想的媒介。陳獨秀也是五四運動新文化的倡導人,早年反對中國傳統教育,主張學習近代西方教育,認為教育應確定適合時代需要的教育方針,要改革舊教育,國家才有希望。在五四之前,陳獨秀即高倡平民主義教育及職業教育,他說:「吾國今日之教育方針,將何所取法乎?蓋教育之道無他,乃以發展人間身心之所長,而去其短,長與短即適與不適也。以吾昏惰積弱之民,謀教育之方針,唯去短擇長,棄不適以求其適。易言之,即補偏救敝,以求適世界之生存而已。外覽列強之大勢,內鑒國勢之要求,今日教學相期者,第一當了解人生之真象,第二當了解國家之意義,第三當了解個人與社會經濟之關係,第四當了解未來責任之艱鉅,准此以定今日教育之方針。」
  所以陳獨秀在主持北大文科時,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頓,充實教師陣容,並請李大釗、魯迅等新派人物到校任教;建立嚴格的升級、留級、考核、畢業制度,調整和增設原有課程;允許學生選修、旁聽其他課程;要求教師提前印發講義,開列參考書目等;重視學生學習外國語,規定國語和外國語不及格者不能升級。他並精闢分析中國新舊教育的區別,指出新教育是方法新、精神新,而不是科目之新舊。他也強調教育應與現實社會保持密切的關係,以學生為主要對象,實施啟發式的教育;講求實際的應用之外,也很重視工人教育,培養工人幹部,並親自主持工人夜校,向工人講授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社會學科等。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因宣傳共產主義,被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在獄中則以研究我國古代語文自遣,曾撰〔實庵字說〕刊載於〔東方雜誌〕。抗日時,獲大赦出獄;出獄後,對於共產黨思想已有所改變。他的著作計有〔獨秀文存〕、〔陳獨秀先生演講錄〕、〔實庵自傳〕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陳獨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