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錢曾(1629-1702) - 教育百科
(1629-1702)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湯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錢曾,字遵王,自號也是翁、貫花道人、籛後人、述古主人。江蘇常熟人。生於明思宗崇禎2年(1629),卒於清聖祖康熙41年(1702),享年74歲。
  曾在綺繻紈袴之間,而能以問學自勵。弱冠從族曾祖謙益遊,頗得其詩學。自著詩集有〔懷園集〕(又名〔筆雲集〕)、〔交蘆言怨集〕、〔判春集〕、〔奚囊集〕、〔今吾集〕、〔夙興草堂集〕、〔鶯花集〕等7種,今皆不傳,僅散見於諸家詩輯之中。
  曾酷嗜典籍,自謂竭其畢生心力,「食不重味,衣不完采,摒擋家資,悉藏典籍中。」其藏書除承父裔肅餘業,並獲謙益舉絳雲樓燼餘諸書相贈外,本身更次第訪求,借校傳鈔,廣事增益,所藏遂為吳中一時之冠。康熙5、6年(1666、1667)之交,曾舉家藏宋刻之重複者,折閱售之泰興季振宜,季氏卒後,藏書散逸,多數歸於崑山徐乾學,亦有復歸曾者。曾身後,其子孫雖有續藏,然亦旋散。康熙以後,大半歸於怡親王府而入天祿琳琅,百餘年後復散出,為各大藏畫家所續藏。
  曾所藏極富,尤好宋刻,有佞宋之稱。其藏書處有草堂、獨醒堂、莪匪樓,述古堂、也是園等。曾對於入藏的圖籍,並非徒充篋笥,除了勤加校勘、精心裝訂之外,每鈴有各種藏書印記,其中以「虞山錢曾遵王藏書」印最為常見,並常於所藏書每葉邊欄外左方,或每卷首尾葉最末一行欄格外,以細楷手書「虞山錢遵王藏書」等小字一行,以為識記。為便於檢閱與保存所藏,更加以分類編目,先後編成〔述古堂藏書目〕(附〔述古堂宋板書目〕),收書2,295種,在書名、卷數之外,間載冊數和版本:〔也是園藏書目〕收書3,873種,分類登記書名、卷數;復遴選藏書中的精華,各撰解題,編成〔述古堂藏書目錄題詞〕,後改名為〔讀書敏求記〕,據章鈺彙合眾本,得634種,考訂宋元精刻善本的篇目完缺,授受源流。瞿鳳起將三目合併,去其重複,約得4,180種,定名為〔虞山錢遵王藏書目錄彙編〕。
  曾以藏書名世,亦以其版本目錄學著作傳世。他為其豐富藏書所編的三部目錄,均為後世所重視。〔四庫全書總目〕卷87史部目錄類僅存〔述古堂書目〕、〔讀書敏求記〕二目,〔提要〕對於曾編目之失次,考證之疏誤,多所譏評,然亦稱許〔讀書敏求記〕「述授受之源流,究繕刻之異同,見聞既博,辨別尤精,但以版本而論,亦可謂之賞鑑家矣。」是書開賞鑑書志之先導,不僅直接影響清代官私目錄的編纂,也間接影響清代學術的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錢曾(1629-1702)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