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ㄗ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xué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ㄢˊㄒㄧˊㄖㄨˊ:「ㄒㄩㄝˊㄒㄧˊ」、「ㄏㄠˋㄒㄩㄝˊ」、「ㄒㄩㄝˊㄐㄧˋㄕㄨˋ」、「ㄒㄩㄝˊㄦˊㄅㄨˊㄧㄢˋ」。
  2. ㄇㄛˊ仿ㄈㄤˇㄖㄨˊ:「ㄧㄚㄧㄚㄒㄩㄝˊㄩˇ」、「ㄧㄡˇㄧㄤˋㄒㄩㄝˊㄧㄤˋ」、「ㄐㄧㄡˇㄍㄨㄢㄋㄧㄠˇㄏㄨㄟˋㄒㄩㄝˊㄖㄣˊㄕㄨㄛㄏㄨㄚˋ」。
  3. ㄒㄩㄝˊㄨㄣˋㄖㄨˊ:「ㄒㄩㄝˊㄕㄨˋ」、「ㄅㄛˊㄒㄩㄝˊ」、「ㄑㄧㄡˊㄒㄩㄝˊ」、「ㄆㄧㄣˇㄒㄩㄝˊㄐㄧㄢㄧㄡ」、「ㄘㄞˊㄕㄨㄒㄩㄝˊㄑㄧㄢˇ」。
  4. ㄒㄩㄝˊㄎㄜㄖㄨˊ:「ㄓㄜˊㄒㄩㄝˊ」、「ㄨㄣˊㄒㄩㄝˊ」、「ㄎㄜㄒㄩㄝˊ」、「ㄒㄩㄝˊ」、「ㄐㄧㄥㄐㄧˋㄒㄩㄝˊ」。
  5. ㄒㄩㄝˊㄕㄨㄛㄆㄞˋㄅㄧㄝˊㄖㄨˊ:「ㄏㄢˋㄒㄩㄝˊ」、「ㄏㄨㄥˊㄒㄩㄝˊ」、「ㄙㄨㄥˋㄇㄧㄥˊㄌㄧˇㄒㄩㄝˊ」。
  6. ㄑㄧㄡˊㄒㄩㄝˊ˙ㄉㄜㄔㄤˇㄙㄨㄛˇㄖㄨˊ:「ㄒㄩㄝˊㄒㄧㄠˋ」、「ㄒㄧㄠˇㄒㄩㄝˊ」、「ㄓㄨㄥㄒㄩㄝˊ」、「ㄉㄚˋㄒㄩㄝˊ」、「ㄒㄩㄝˊㄊ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ué
解釋:
  1. 模仿、效法。
    【例】有樣學樣
  2. 研究、修習。
    【例】學工夫、學技術
  3. 有系統的專門知識。
    【例】哲學、醫學、文學
  4. 受教育求知識的場所。
    【例】小學、中學、大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ué
解釋:
[動]
1.覺悟、領會。《玉篇.子部》:「學,覺也。」《書經.說命下》:「學于古訓乃有獲。」
2.研習、學習。如:「學技術」、「學而不厭」。《論語.子張》:「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模仿、仿效。如:「學話」、「學雞叫」。《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傳.戴逵傳》:「是猶美西施而學其顰眉。」《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劉公把他言語學了一遍。」
[名]
1.學校、求學的地方。如:「小學」、「中學」、「大學」。《禮記.學記》:「比年入學。」唐.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
2.學問、學識。如:「求學」、「治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今學如退之,辭如退之。」
3.學說、學問派系。如:「宋學」、「漢學」、「儒學」。《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4.學科、有系統而專門的知識。如:「哲學」、「醫學」、「文學」、「經濟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是我國上古時代所有學校(官學)的通稱。我國傳統上認為國君有教育人民的責任,據清陳壽祺[尚書大傳]載:「古之帝王者,立大學小學。」[禮記‧學記]亦載:「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此虞、夏、商、周四代政府都設置學校,以培養人才。
  上述虞、夏、商、周四代官學系統大體上可分中央直屬國學和地方鄉學兩部分。相傳最早在虞代即已設立學校。至夏代,中央直屬學校稱為「序」,東序是大學,西序是小學,主要教導射御等軍事體育和人倫規範;地方鄉學稱為「校」,教導一般人民明人倫。商代國學名稱,據甲骨文可能叫做「庠」,據漢儒鄭玄說法則叫「學」,右學是大學,左學是小學,教授禮樂、卜筮和射御;鄉學名稱據[孟子‧滕文公],稱為「序」,教導武藝和詩樂。周代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由天子直屬的大學有五種:辟雍(或明堂)為天子自學和舉行政軍大典之所,成均為習樂之所,上庠為學書之所,東序為學舞之所,瞽宗為習禮之所;諸侯的大學則只有一種,稱泮宮,學習內容包括禮、樂、舞、書和射、御等。天子之學和諸侯之學又各有小學,為貴族幼年教育之所。此外,地方上有鄉學,依行政區域由小而大區分 ,分別稱為 「塾」、「庠」、「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學習的地方。
  2. [[名] ] 指學科。
音讀: o̍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學習。
  2. [[動] ] 模仿。
  3. [[名] ] 學習的地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