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ㄨㄣˊ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一]wén[二]wè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ㄣˊㄗˋㄖㄨˊ:「ㄓㄨㄥㄨㄣˊ」、「ㄧㄥㄨㄣˊ」、「ㄐㄧㄚˇㄍㄨˇㄨㄣˊ」。
  2. ㄐㄧˊㄏㄜˊㄨㄣˊㄗˋㄙㄨㄛˇㄔㄥˊ˙ㄉㄜㄘˊㄓㄤㄖㄨˊ:「ㄨㄣˊㄘˊ」、「ㄍㄨˇㄨㄣˊ」、「ㄙㄢˇㄨㄣˊ」、「ㄅㄞˊㄏㄨㄚˋㄨㄣˊ」、「ㄨㄣˊㄅㄨˊㄉㄨㄟˋㄊㄧˊ」。
  3. ㄧㄡㄧㄚˇㄅㄨˋㄘㄨㄙㄨˊ˙ㄉㄜㄖㄨˊ:「ㄨㄣˊㄧㄚˇ」、「ㄨㄣˊ」。
  4. ㄧㄡˇㄨㄣˊㄘㄞˊ˙ㄉㄜㄖㄨˊ:「ㄨㄣˊㄖㄣˊ」。
  5. ㄧㄡˇㄍㄨㄢㄨㄣˊㄒㄩㄝˊ˙ㄉㄜㄖㄨˊ:「ㄨㄣˊㄊㄢˊ」。
  6. ㄉㄢㄖㄣˋㄨㄣˊㄕˋ˙ㄉㄜㄖㄨˊ:「ㄨㄣˊㄍㄨㄢ」。
  7. ㄇㄡˇㄒㄧㄝㄧㄡˇㄍㄨㄟㄗㄜˊ˙ㄉㄜㄗˋㄖㄢˊㄒㄧㄢˋㄒㄧㄤˋㄖㄨˊ:「ㄊㄧㄢㄨㄣˊ」、「ㄕㄨㄟˇㄨㄣˊ」。
  8. ㄕㄜˋㄏㄨㄟˋㄈㄚㄓㄢˇㄙㄨㄛˇㄅㄧㄠˇㄒㄧㄢˋㄔㄨ˙ㄉㄜㄓㄨㄤˋㄊㄞˋㄖㄨˊ:「ㄨㄣˊㄏㄨㄚˋ」、「ㄨㄣˊㄇㄧㄥˊ」、「ㄨㄣˊㄨˋ」。
  9. ㄅㄨˋㄇㄥˇㄌㄧㄝˋ˙ㄉㄜㄖㄨˊ:「ㄨㄣˊㄏㄨㄛˇ」。
  10. (10)ㄌㄧㄤˋㄘˊㄐㄧㄡˋㄕˊㄐㄧˋㄙㄨㄢˋㄓˋㄑㄧㄢˊ˙ㄉㄜㄉㄢㄨㄟˋㄓˋㄑㄧㄢˊㄧˋㄇㄟˊㄐㄧㄠˋㄧˋㄨㄣˊㄖㄨˊ:「ㄙㄢㄨㄣˊㄑㄧㄢˊ」、「ㄈㄣㄨㄣˊㄅㄨˋㄑㄩˇ」。
注音:
解釋:

ㄨㄣˋㄍㄨㄛˋㄧㄢˇㄕˋㄍㄨㄛˋㄖㄨˊ:「ㄨㄣˋㄍㄨㄛˋㄕˋㄈ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n
解釋:
  1. 字。
    【例】文字、甲骨文
  2. 篇章。
    【例】散文、古文、作文
  3. 非關軍事、戰鬥的。與「武」相對。
    【例】文官、文人
  4. 禮節、儀式。
    【例】繁文縟節
  5.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
    【例】天文、水文、地文
  6. 溫和、優雅、不猛烈的。
    【例】溫文、文雅、文火
  7. 刺染花紋圖案。
    【例】文身
  8. 量詞。舊時計算銅幣的單位。
    【例】三文錢、分文不取
  9.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wèn
解釋:
  1. 修飾、掩飾。
    【例】文飾、文過飾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n
解釋:
[名]
1.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條。
6.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動]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注音:
漢語拼音: wèn
解釋:
[動]
1.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2.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û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語言的符號,多指文字或文章。
  2. [[名] ] 文言。
  3. [[形] ] 斯文、文雅。
音讀: Bû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