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的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 Education of Man]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的教育](1826)是德國幼稚園創始者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 1782~1852)所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全書詳盡地陳述了他個人的教育哲學。福祿貝爾相信宇宙之中,存在著永恆的定律。每一樣事物的變遷,都受著此一永恆定律的支配。自然界的事物受此一定律的統治與支配;人事世界及人的心靈和精神世界,也同樣的受著此一定律的統治與支配。人們外在的行動顯示出人們內在心靈的活動,而內在心靈的活動則是內在實體的顯露。福祿貝爾認為宇宙萬物的運行,皆依循著一定的規律在進行。宇宙萬物的和諧與統一乃是神存在的必然性。神存在於每一事物之中;支配並影響著每一事物。每一事物的存在,不論其變化與開展,都是朝向一個特定的目的進行下去。此即為宇宙萬物開展的根本所在。人有著他自己的特殊目的。人必須充分地認識到他內在的基本本質。
  福祿貝爾的教育論可以從兩方面來討論;其一是他的開展論(Unfolding);其二是他的複演論。福祿貝爾認為教育是兒童開展的一種過程。教育是協助兒童將其內在的自然本質,逐一顯現出來以求實現自我。開展是一個既定的、完美的、終極的、目的的蛻變過程。一個完美的自我就是教育要協助兒童去實現的目的,教育即在激勵兒童去實現此目的、而且提示兒童實現此目的的方法。福祿貝爾相信人的理性是確切的存有。人要成為理性的存有體,便是人的一項目的。教育也在開展人的基本人性。每一個人,其內在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將其內在的自然神聖力量,充分地展現在各項生活活動之中。個體在教育的指引下,一方面去認識個體內在的神聖永恆定律,一方面個體經由教育的實施,了解到自然界、人事界的永恆定律,同時認識到統一自然界和人事界的永恆定律是相互連結在一起,和諧地在一起運作。由於神是無所不在,而個體內在實體又是神性之所在,因而每一個體都是與神結合在一起。因此,教育的真正作用應該是遵循性、開展性與保護性而不應該是指導性、決定性與外鑠性。
  在福祿貝爾的眼中,每一個兒童就像是成長中的植物一樣。植物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人並沒有給植物太多的限制。人預留了植物成長所需要的空間;人對兒童的教育,也應該預留出兒童成長的空間,而不要給兒童過多的成長上的限制。福祿貝爾以為每一個兒童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員。兒童是人類整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今日的兒童就是明日的成人。兒童與成人的關係,不止於現有的關係而已。兒童與成人的關係,尚顯現在過去及未來人類發展的關係上。兒童是神所賜給成人的一種恩物。
  福祿貝爾認為教育是個體複演其民族整體發展歷程的一次重演。福祿貝爾的複演論是強調個體複演其民族文化演進的歷程。初生的嬰兒,只能說是一個無助的生物個體,毫無社會文化可言。嬰兒在成人的協助下,吸取了社會文化,由半文明狀態逐漸成長至文明狀態,亦如民族文化演進的過程。福祿貝爾以為人類的生活是一持續進步的歷程;是由較低的階段朝向較高階段的進步發展過程。
  在教育實施上,福祿貝爾非常重視工作的教育價值。他覺得神從不休止地創造一切,生產一切。人既然是依照神的形象而被創造出來的,人就應該像神一樣,不休止地去創造,去生產。他希望兒童經由工作的活動,一方面反映出神的本性;一方面讓兒童創造及生產的能力得以培養。他進一步指出,不論成人的正式工作或兒童的非正式工作,其真正的目的乃是藉由外在形式的工作活動,使內在的精神特性,得以有所展現,從而了解到自己本性及神的本性。其次,生產性的工作,對個人身心的開展,都有其需要。福祿貝爾的教育理論是帶有一些神祕論的色彩,不過,由於從開展的觀點來討論教育,使他領悟到兒童需要及早的給予生長的機會及生長的空間,因而孕育出了幼稚教育的理論,未嘗不是人類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的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