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旁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ㄈㄤ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一]páng[二]bà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ㄜˋㄇㄧㄢˋㄘㄜˋㄅㄧㄢㄖㄨˊ:「ㄆㄤˊㄅㄧㄢ」、「ㄌㄨˋㄆㄤˊ」、「ㄕㄣㄆㄤˊ」、「ㄆㄤˊㄖㄨㄛˋㄨˊㄖㄣˊ」。
  2. ㄈㄟㄓㄥˋㄇㄧㄢˋ˙ㄉㄜㄈㄟㄓㄥˋㄕˋ˙ㄉㄜㄖㄨˊ:「ㄆㄤˊㄅㄞˊ」、「ㄆㄤˊㄊㄧㄥ」、「ㄆㄤˊㄓㄥˋ」、「ㄆㄤˊㄇㄣˊㄗㄨㄛˇㄉㄠˋ」。
  3. ㄑㄧˊㄊㄚㄌㄧㄥˋㄨㄞˋㄖㄨˊ:「ㄆㄤˊㄖㄣˊ」、「ㄨㄛˇㄏㄞˊㄧㄡˇㄆㄤˊ˙ㄉㄜㄕˋㄑㄧㄥˊㄧㄠˋㄅㄢˋ。」
  4. ㄘㄨㄥˊㄆㄤˊㄗㄞˋㄆㄤˊㄅㄧㄢㄖㄨˊ:「ㄆㄤˊㄅㄞˊ」、「ㄆㄤˊㄑㄧㄠㄘㄜˋㄐㄧˊ」、「ㄉㄤㄐㄩˊㄓㄜˇㄇㄧˊㄆㄤˊㄍㄨㄢㄓㄜˇㄑㄧㄥ」。
  5. ㄈㄟㄓˊㄒㄧˋ˙ㄉㄜㄖㄨˊ:「ㄆㄤˊ」、「ㄆㄤˊㄒㄧˋㄑㄧㄣㄕㄨˇ」。
  6. ㄉㄨㄛㄈㄤㄍㄨㄤˇㄈㄢˋㄖㄨˊ:「ㄆㄤˊㄑㄧㄡˊ」、「ㄆㄤˊㄓㄥㄅㄛˊㄧㄣˇ」。
  7. ㄏㄢˋㄗˋ˙ㄉㄜㄗㄨㄛˇㄧㄡˋㄆㄧㄢㄆㄤˊㄖㄨˊ:「ㄌㄧˋㄉㄠㄆㄤˊ」、「ㄕㄨˋㄒㄧㄣㄆㄤˊ」、「ㄕㄨㄟˇㄗˋㄆㄤˊ」、「ㄕㄨㄤㄖㄣˊㄆ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g
解釋:
  1. 邊側。
    【例】兩旁、路旁、身旁
  2. 別的、其他的。
    【例】旁人
  3. 歧出的。
    【例】主幹旁枝
  4. 不正的、偏邪的。
    【例】旁門左道
  5. 從旁。
    【例】旁徵博引、旁敲側擊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解釋:
  1. 依靠、臨近。通「傍」。
    【例】依山旁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g
解釋:
[名]
1.側、邊。如:「兩旁」、「路旁」。唐.杜甫〈兵車行〉:「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2.輔佐、幫助。《楚辭.屈原.九章.惜誦》:「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漢.王逸.注:「旁,輔也。」
3.漢字的偏旁。如:「立人旁」、「豎心旁」、「『張』是弓字旁的張,而非立早章。」
4.姓。如秦末有旁君。
[形]
1.側面的。如:「旁邊」。《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
2.別的、其他的。如:「旁人」、「沒旁的話」。
3.歧出的。如:「主幹旁枝」。
4.不正的、偏邪的。如:「旁門左道」。《荀子.議兵》:「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為之化而調。」唐.楊倞.注:「旁,偏頗也。」
[副]
1.邊側的。表方位。如:「旁觀」、「旁聽」。《文選.張衡.西京賦》:「徒觀其城郭之制,則旁開三門。」
2.廣泛、普遍的。如:「旁徵博引」。《書經.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旁施勤教,恤慎刑獄。」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解釋:
[動]
依靠、臨近。《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匈奴大發十餘萬騎,南旁塞,至符奚廬山,欲入為寇。」唐.顏師古.注:「旁,依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ㄧ)ㄆㄤˊ

1.廣泛、普遍。如:「旁徵博引」。《說文解字》作「㫄」。《說文解字.二部》:「㫄,溥也。」《書經.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旁施勤教,恤慎刑獄。」

2.側、邊。如:「旁邊」、「路旁」。《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漢.張衡〈西京賦〉:「徒觀其城郭之制,則旁開三門。」唐.杜甫〈兵車行〉:「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3.指漢字合體字之上下左右任一部分。如:「形旁」、「聲旁」、「立人旁」、「豎心旁」。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書〉:「書字未識偏旁,高談稷契;讀書未知句度,下視服鄭。」

4.別的、其他。南朝宋.鮑照〈別鶴操〉詩:「心自有所懷,旁人那得知。」《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恐怕大權旁落,大帥自己一點主權沒有,亦非國家之福。」

5.歧出。如:「主幹旁枝」。《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路場,猶行道也。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元.宋旡〈蕃釐觀感瓊花〉詩:「旁枝微舊崛,新葉謾榮荂。」

6.不正、偏邪。《荀子.議兵》:「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為之化而調。」《掃迷帚》第一三回:「這又不過是左道旁門,借書符念咒惑眾騙錢罷了。」

7.輔佐、幫助。《楚辭.屈原.九章.惜誦》:「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

8.姓。如秦末有旁君。

㈡ㄅㄤˋ

依靠、臨近。《莊子.齊物論》:「旁日月,挾宇宙。」唐.成玄英.疏:「旁,依附也。」《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匈奴大發十餘萬騎,南旁塞,至符奚廬山,欲入為寇。」

㈢ㄅㄥ

「旁旁」:壯盛貌。《詩經.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毛詩音義上》:「旁旁,補彭反。王云:『彊也。』」

注音: ㈠ㄆㄤˊ ㈡ㄅㄤˋ ㈢ㄅ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