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五政 - 教育百科
崇 | |
五 | |
政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傅元龍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崇五政」意指為謀求國家長治久安之計,在屏除政治上「偽、私、放、奢」四大弊病之後,應積極推動五項政治改革;語見荀悅〔申鑒‧卷一〕。依荀悅的規劃,五項政治改革之重點如下: 1.養生:民以食為天,儒家治國以解決人民之衣食問題為首要急務;荀悅也持同樣的看法,認為:「民不畏死,不可懼以罪;民不樂生,不可勸以善。」先解決百姓生活上最基本之需要,然後才能談到法律與教育問題。因此他主張「興農桑以養其生」,在上者應了解「有恆產者有恆心」之古訓,「先豐民財以定其志」,務必做到「國無游民,野無荒業,財不虛用,力不妄加」,使百姓能足衣足食。 2.正俗:荀悅認為「君子所以動天地、應神明、正萬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實而已。」因此在上者應綜覈名實,實事求是,為政處事腳踏實地,不虛偽不做作;對於功過毀譽,不可憑一己之好惡而定,必須根據事實,公允而審慎地加以評定,以期達到「善無不顯、惡無不彰、俗無姦怪、民無淫風」的境界,以端正民俗,改善社會風氣。 3.章化:荀悅主張「宣文教以章其化」,認為人可分為君子、中人及小人三類,宜針對其特性,採不同之教化方式:(1)君子宜用禮—「君子以情用,……故禮教榮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2)小人宜用刑— 「小人以刑用,……故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3)中人則刑禮兼用—荀悅肯切地指出教育對中材者功能最大,他說:「教化之廢,推中人而墜於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納於君子之途。」就是在中間的這批人,可好可壞,決定於所受的教化。 4.秉威:荀悅認為人可分為三類:君子為社會安定之主力;而中人可以「禮」教導其向善,以「刑」威嚇其不作惡;社會之不安定大多來自小人,小人之心態「危則謀亂,安則思欲,非威彊無以懲之。」因此荀悅主張「立武備以秉其威」,國家必須有強大的武備作後盾,來防止小人為非作歹。當社會安定時,武備可用於維持秩序;當發生戰事時,武備可用於軍旅。 5.統法:荀悅認為賞罰為施政之利器,為政者可善加運用,「賞以勸善,罰以懲惡」。但賞罰應有一定的標準可循,為人君者「不妄賞」也「不妄罰」。若賞及惡人,那麼就無人願意為善;同樣的道理,若罰及善人,為惡者反而逍遙法外,壞人將肆無忌憚。因此,「在上者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治國矣,是謂統法。」 荀悅以為五項政治改革措施,人君若能「行之以誠」,必可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當其政績顯現之時,海內昇平,垂拱而治,社會將會一片祥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崇五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