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差強意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chā qiáng yì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 qiáng yì
釋義:
即「差強人意」。見「差強人意」條。01.宋.陸游〈舟行戲書〉詩:「揚帆海浦差強意,臥看秋濤蹴遠天。」
典源:
此處所列為「差強人意」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八.吳漢列傳》1>漢與鄧宏俱客蘇弘,弘稱道之。(鄧)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後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如意,漢2>常獨繕檠弓戟3>,閱具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攻具,上賞嗟曰:「吳公差4>強5>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封廣平侯。與蘇茂周建戰,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後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敗,討富平獲索二賊于平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周書.卷二五.李賢列傳》。 (2) 漢:吳漢(?∼西元44),東漢南陽宛人,字子顏。初為亭長,王莽末年流亡至漁陽,後歸附劉秀,與諸將擁劉秀為帝,鎮壓銅馬、重連、高湖、青犢、五校等軍,任大司馬,封舞陽侯,卒謚忠。 (3) 繕檠弓戟:修理調整兵器。繕,音ㄕㄢˋ,修補。檠,音ㄑ|ㄥˊ,調整。戟,音ㄐ|ˇ,武器名,戈和矛的合體。 (4) 差:尚、還。 (5) 強:振奮。〔參考資料〕 《周書.卷二五.李賢列傳》(李)遠曰:「北豫遠在賊境,高歡又屯兵河陽,常理而論,實難救援。但兵務神速,事貴合機。……。」太祖喜曰:「李萬歲所言,差強人意。」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差強人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吳漢是東漢初年的名將,他本來是一個亭長,後來歸附光武帝劉秀,隨著劉秀東征西討,建立了不少戰功。吳漢不但勇敢,而且十分忠心,每次出征,吳漢總是跟隨在劉秀身邊,只要劉秀沒有就寢,他就侍立一旁不肯休息。因此劉秀十分賞識他,先拜為偏將軍,後來又升為大將軍。有一次諸將們打了敗仗,垂頭喪氣,只有吳漢積極鼓勵眾人,並且整理兵械,為下一次的戰爭做好準備。劉秀得知這個情形,便稱讚吳漢,說:「吳將軍真遇是能夠振奮軍心啊!」後來「差強人意」被用來比喻雖然不夠好,但大體上還能讓人滿意。
書證:
01.宋.陸游〈舟行戲書〉詩:「揚帆海浦差強意,臥看秋濤蹴遠天。」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差強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