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間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kōng jiā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ōng jiān
解釋:
  1. 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
    【例】三度空間
  2. 泛稱天地之間。
    【例】在廣大的宇宙空間,仍然有許多人類無法以科學解釋的現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空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ōng jiān
解釋:
1.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
2.泛稱天地之間。如:「宇宙空間」。
3.數學上指凡質點可存在的處所或討論的範疇,稱為「空間」。依討論的範疇的不同而有一維、二維、三維、多維空間的區別。數學中凡涉及幾何之集合,常以「空間」一詞稱之,故涉及位相者有位相空間,涉及測度有測度空間等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空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ace
作者: 朱啟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空間」是指「可見或可想像的、與物體內外共存,有三度連續,無限而可分的廣袤。」這種「空間」概念係以「空間」就像其他外在事物一樣,是外於認知主體,而為認知主體所認識和探討的對象。希臘哲學家中如原子論派認為空的空間是說明運動的必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以為空間是理念與可感物體之外的一種存在,類似理念之永恆,但無形而空虛。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以為空間是物體之間固定的關係。
  近代哲學家以康德(I. Kant)為例,認為空間與時間一樣,均是主體在認知外在感性事物時的形式,康德將空間稱為認知主體的「感性直觀形式」。即空間觀念原本不是經驗的,在空間中感覺到空間是預設的。空間是先在的必然,因為即使主體人可以想像空間無物存在,也不能說空間不存在。空間是一種直觀,在其中包括某些特殊的空間;故而空間代表無限大,由幾何學可以推知。總之,空間是感性的主觀狀況,由此才可能有外在知覺。康德轉而論述空間是主體的認知形式。故當人在認知一對象是「在我的左邊」時,這命題不能被解釋為這對象與我同時並存於一空間中,由於二者之間的位置不同,所以才有相對的或即方向的關係出現。依照康德的說法:因為認知主體原本即具有空間認知形式,所以能把對象標示為「在我的左邊」。這是因為外在事物在未經主體認知活動之前,原本是混沌且未經整理的。數學及自然科學則是認知主體將這些混雜事物秩序化的結果。依此,為說明數學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康德將空間視為是主體的認知能力。是認知主體的感性直觀形式,與康德強調的主體主動性有關。
  康德的說法在其以後的哲學家中引起廣泛的討論。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即由存有論的觀點,批評康德的主張並不是對空間概念最原初的(the most original)解釋。海德格認為,此有(Dasein,即指人)的存有不斷地顯示著周遭世界(die vmwelt)。亦即此有不斷地以某些事去完成另一些事。依此,空間概念是在此時才是最原初地被釋放出來。如當人想要找鐵鎚打鐵釘把門固定時,此時這些事物的關係即形成一周遭世界。但當人手中沒有鐵釘時,就會指向工具箱,並構想箱子大約在房間中的何處,比如在門後或在床下,這時此有所產生的指向(ausrichten,或對準某物)作用,即開展出最原初的空間概念。依此,空間原初的概念是以隱約或模糊的方向形式顯現的。當此有想脫離這模糊的狀態並具體地去開展事物所在位置時,具體或精確的方向才會呈現。此時才會有「左邊」、「右邊」、「前方二十公尺處」等空間標示的情況發生。
  總括近代對空間的概念,一是認為空間是真實的,獨立於人類主體和物體之外;二是認為空間概念純屬主觀,由觀感而得到個別印象;三是空間雖為主觀,同時也是客觀的,因為知覺來自於物和物之間的關係。空間概念的特質是:(1)對所有的物都相同,如果一物可以移動,則所有的物都可移動;(2)可作三度無限延展;(3)不限於位置和方向,即可以變換位置和方向;(4)一致而對應,即兩平行線在空間永不交集或分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空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ong-k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上下及左右四方,即物體存在、活動的地方。
  2. [[名] ] 無形的境界。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空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空房空厝間空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