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bb, Donald O.
作者: 王文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海伯於(1904~1983)出生在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的赤斯特(Chester, Nova Scotia)。雙親均有醫學博士學位。一九二五年,以最低的學科平均成績獲得達豪西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文學士學位。畢業後回到家鄉教書。二十三歲時海伯讀佛洛依德(S. Freud)的著作之後,覺得心理學尚有有待改善之處。經當時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心理系主任的支持,一方面在小學教書,一方面為部分時間的心理研究所學生。
  在麥吉爾大學期間,他接受巴夫洛夫式傳統的訓練,並於一九三二年獲得碩士學位。他也受到柯勒(W. Köhler)的完形心理學及拉什萊(K. Lashley)大腦生理學的影響。一九三六年,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在哈佛擔任教學及研究助理工作。
  一九三七年,海伯到蒙特婁神經學中心(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和腦外科醫生彭費德(W. Penfield)一起研究,意外發現即使大腦額葉組織受損,智力卻無損,此發現成為他以後工作的重要課題。在研究彭費德的病人五年(1937~1942)之後,提出三項觀察報告:(1)大腦的作用不會如同行為主義和聯結論者所假定的如一個簡單的配電盤。因為大腦的作用如像一簡單的配電盤,則大量破壞額葉的大腦組織將會變得更為嚴重;(2)智力來自經驗,而非由遺傳決定;(3)兒童期的經驗比成年期的經驗在決定智力上更重要。
  一九四三年,海伯接受拉什萊之邀赴葉克斯實驗室(Yerkes Laboratories, CA)研究黑猩猩的情緒與個性問題,發展出他對懼怕所做的獨特見解。五年後(1948),接受麥吉爾大學邀請,赴該校任心理學教授。
  海伯一生曾受許多的榮譽,包括八個榮譽博士學位,曾任加拿大心理學協會(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52)主席、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59)主席、華倫獎章(Warren Medal)得主(1958),以及美國心理學協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61)。
  他評擊行為主義的不當,其處女作[行為的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1949)書名的首一字母為OOB,與施金納(B.F. Skinner)的[有機體的行為](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1938)書名的首一字母BOO相反。海伯後來的作品[驅力和中樞神經系統](Drives and the C.N.S. Conceptual Nervous System, 1955)顯示對心理學歷程「生理化」的跡象。海伯的另一本可讀性最高的著作是[心理學](Textbook of Psychology, 1972),針對他的理論有清楚的概述。
  海伯於一九七四年從麥吉爾大學退休後,回到出生地新斯科細亞省的赤斯特附近的小農場定居,但仍活躍於心理學界及醫學界,直到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日去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