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ˊㄒㄧㄤˊㄒㄧㄥˋㄩㄣˋ˙ㄉㄜㄩˇㄏㄨㄛ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ㄈㄨˊㄉㄧˋ」、「ㄈㄨˊㄧㄣ」、「ㄈㄨˊㄒㄧㄤˋ」、「ㄈㄨˊㄒㄧㄥㄈㄨˊㄐㄧㄤˋ」、「ㄈㄨˊㄒㄧㄥㄍㄠㄓㄠˋ」。
  2. ㄍㄨˇㄉㄞˋㄈㄨˋㄋㄩˇㄐㄧㄤㄕㄡˇㄈㄤˋㄗㄞˋㄧㄠㄐㄧㄢㄏㄜˊㄑㄩㄢˊㄐㄧㄥˋㄅㄞˋ˙ㄉㄜㄌㄧˇㄧˊㄖㄨˊ:「ㄨㄢˋ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富貴壽考等令人感到滿意幸運的事。與「禍」相對。
    【例】幸福、享福、口福
  2. 幸運的、吉祥的。
    【例】福相、福星、福氣
  3. 古時婦女行萬福禮。
    【例】戲臺上,王熙鳳對賈母福了一回,請安後便坐下閒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富貴壽考的統稱。或泛稱吉祥幸運的事。如:「享福」、「迎春納福」、「造福人群」。《韓非子.解老》:「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
2.運氣、機會。如:「口福」、「眼福」、「耳福」。
3.祭祀用的酒或肉。《國語.晉語二》:「驪姬受福,乃寘鴆于酒。」
4.姓。如唐代有福信。
[動]
1.神佑、佑助。《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古代婦女行禮時,將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稱為「福」。《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婆子千恩萬謝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盃水酒,將來與大娘消遣。』」
[形]
幸運的。如:「福星福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泛指一切吉祥幸運的事。
  2. [[形] ] 吉祥的、幸運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神祐、佑助。《說文解字.示部》:「福,祐也。」《左傳.莊公一○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西遊記》第九回:「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遊街。」《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及至移床,灰塵中得銀八大錠,多用紅絨繫腰,不知那裡來的?此皆神天福佑。」

2. 富貴壽考之統稱。或泛稱吉祥幸運之事。與「禍」相對。如:「享福」、「迎春納福」、「造福人群」。《詩經.小雅.天保》:「降爾遐福,惟日不足。」《韓非子.解老》:「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漢.班固〈答賓戲〉:「福不盈眥,禍盈於世。」《舊唐書.卷一四八.列傳.李藩》:「伏望陛下每以漢文、孔子之意為準,則百福具臻。」

3. 祭祀的酒或肉。《國語.晉語二》:「驪姬受福,乃寘鴆於酒。」《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止留下主會幾個父老亭中同分神福,享其祭餘,盡醉方休。」《水滸傳》第二回:「且說兩個軍牌,買了福物,煮熟在廟,等到巳牌,也不見來。」

4. 幸運。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他少什麼溫香軟玉,舞女歌姬,雖然道我災星現,也是他的花星照,你的福星催。」《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曹子孝,世間福將,安得無人?」《常語搜.卷四.俗類引冥祥記》:「僧達謂北海李清曰:『先生是福人。』」《聊齋志異.卷八.嫦娥》:「大郎溫婉如處子,福相也。若不鄙棄,便奉箕帚,如何?」

5. 含有幸運成分之美好享受。如:「口福」、「眼福」、「耳福」。《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學深兄,你這豔福真不知是幾生修到的?」

6. 古代婦女行禮時,將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稱為「福」。《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婆子千恩萬謝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盃水酒,將來與大娘消遣。』」《老殘遊記》第八回:「裡面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穿一身布服,二藍褂子,青布裙兒,相貌端莊瑩靜,明媚閑雅,見客福了一福。」

7. 姓。如唐代有福信。

注音: 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