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閃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ㄤˋㄎㄞㄉㄨㄛˇㄅㄧˋㄖㄨˊ:「ㄕㄢˇㄉㄨㄛˇ」、「ㄕㄢˇㄅㄧˋ」。
  2. ㄍㄨㄤㄒㄧㄢˋㄎㄨㄞˋㄙㄨˋㄔㄨㄒㄧㄢˋㄒㄧㄠㄖㄨˊ:「ㄕㄢˇㄉㄧㄢˋ」、「ㄕㄢˇㄍㄨㄤ」。
  3. ㄊㄨˊㄖㄢˊㄒㄧㄢˇㄒㄧㄢˋㄖㄨˊ:「ㄋㄠˇㄓㄨㄥㄕㄢˇㄍㄨㄛˋㄧˊ˙ㄍㄜㄋㄧㄢˋ˙ㄊㄡ。」
  4. ㄕㄣㄊㄧˇㄋㄧㄡˇㄕㄤㄖㄨˊ:「ㄕㄢˇ˙ㄌㄜㄧㄠ」。
  5. ㄍㄨㄤㄒㄧㄢˋㄧˋㄇㄧㄥˊㄧˊㄇㄧㄝˋㄖㄨˊ:「ㄒㄧㄠㄈㄤˊㄔㄜ˙ㄉㄜㄏㄠˋㄓˋㄧˋㄕㄢˇㄧˋㄕㄢˇ˙ㄉㄜ。」
  6. ㄕㄢˇㄕㄢˇㄌㄧㄤˋㄍㄨㄤ耀ㄧㄠˋㄉㄨㄥ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ㄐㄧㄣㄍㄨㄤㄕㄢˇㄕㄢˇ」、「ㄕㄢˇㄕㄢˇㄈㄚㄍㄨ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ǎn
解釋:
  1. 光亮突現或忽隱忽現。
    【例】閃光、閃爍、星星一閃一閃
  2. 事物突然出現並快速消逝。
    【例】身影一閃、意念一閃
  3. 亮光耀動的樣子。多用疊詞。
    【例】閃閃發光、金光閃閃
  4. 扭身躲避。
    【例】閃躲、閃避 ◎
  5. 扭傷、挫傷。
    【例】他因滑倒而閃了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ǎn
解釋:
[動]
1.探頭窺視。《三國志.卷一五.魏書.梁習傳》「思亦能吏,然苛碎無大體」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白日常自於牆壁間闚閃。」
2.避開、躲避。元.曾瑞〈四塊玉.官況甜〉曲:「讎多恩少人皆厭,業貫盈,橫禍添,無處閃。」《警世通言.卷二○.計押番金鰻產禍》:「掇開門閃身入去,隨手關了。」
3.突然顯現、忽隱忽現。如:「閃光」、「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4.弄、逼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
5.拋棄、撇下。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你好下得白解元,閃下我女少年。」《西遊記》第二回:「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裡。」
6.扭傷、挫傷。如:「閃了腰」。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嗔。」
[名]
1.雷電所發出的光。如:「西邊又打閃,可能快下雨了。」
2.差錯、危險。如:「萬一有什麼閃失,我如何向你父母交代?」《水滸傳》第一二回:「不想又吃了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剋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躲避、避開。
  2. [[動] ] 扭傷腰背筋骨。
  3. [[形] ] 光線明亮、迅速跳動的樣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從門中探頭窺視、偷看。《說文解字.門部》:「閃,闚頭門中也。」《三國志.卷一五.魏書.劉司馬梁張溫賈傳.梁習》「思亦能吏,然苛碎無大體。」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白日常自於牆壁間闚閃。」

2. 避開、躲避。如:「閃避」。《字彙.門部》:「閃,躱(躲)避也。」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荒花窮漫亂,幽獸工騰閃。」元.曾瑞〈四塊玉.官況甜〉曲:「讎多恩少人皆厭,業貫盈,橫禍添,無處閃。」

3. 弄、逼迫。《全元散曲.無名氏.喬捉蛇.毒似兩頭蛇》曲:「毒似兩頭蛇,狠如雙尾蠍。閃的我無情無緒無歸著。」《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

4. 拋棄、撇下。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你好下得白解元,閃下我女少年。」《西遊記》第二回:「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裡。」

5. 差錯、危險。如:「閃失」。《水滸傳》第一二回:「不想又吃了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剋剝!」《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管不著這些小事,惟恐有個失閃,難見賈母。」

6. 突然顯現、忽隱忽現。如:「閃光」、「靈光一閃」。唐.顧雲〈天威行〉詩:「金蛇飛狀霍閃過,白日倒掛銀繩長。」《董西廂》卷六:「燈兒一點甫能吹滅,雨兒歇,閃出昏慘慘的半窗月。」

7. 動搖不定、猛然晃動。如:閃舌。漢.崔寔〈政論〉:「心閃意舛,不知所云。」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二齣:「閃人一跌,自生成不慣這磨滅。」

8. 雷電所生之光。如:「西邊又打閃,可能快下雨了。」《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轟雷閃電,雨若傾盆。」

9. 扭傷、挫傷。如:「閃了腰」。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嗔。」

10. 姓。如明代有閃靄。見《萬姓統譜》。

注音: ㄕ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