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杭州詁經精舍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黃春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詁經精舍係阮元於嘉慶六年(1801)創設於杭州。緣清初對於書院頗多裁抑,至雍正十一年(1733)始諭令各直省以次建設,由公帑辦理,其餘府州縣書院之經辦,不論官府或士紳倡立,均須申辦查覈,旨在監管。乾隆以後,因官學腐敗,書院漸次發達,但旋亦流於士子課習制藝之所,以專攻舉業為志。在此種虛浮的學風中,阮元(文達)以浙江巡撫之資望於嘉慶六年在杭州所創辦的詁經精舍,正標誌著十九世紀新學風的起點。
  詁經精舍以漢學為背景,反對科舉時文,而提倡經史實學,追求聖人之道。所謂詁經是指「不忘舊業且勗新知」,精舍是指 「漢學生徒所居之名」,祀典奉許慎、鄭玄,大不同於以往書院之祀宋儒。精舍諸生率揀選於兩浙,除經史外並兼習天文、地理、算學。創設之初,聘王昶和孫星衍主講,學生人數為三十二人。
  據孫星衍〔詁經精舍題名碑記〕載,精舍之考課每月一番,「問以十三經、三史疑義,旁及小學、天部、地理、算法、詞章,各聽搜討書傳,條對以觀其識,不用扃試糊名之法」。總體而言,其所重乃在窮理致用,而不雜以時文制藝。
  詁經精舍在阮元離職後(1809),即告中衰,此與繼任巡撫的支持和經費來源有關。直到道光四年(1824),在地方大吏分俸給之與士紳支持下,始得重修。然而經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之亂的騷擾破壞,使得精舍於同治五年(1866)以後方才漸復舊觀,而六年俞樾在浙撫馬新貽之聘請下出任主講,是最重要的關鍵。
  俞樾對於精舍的影響,一在他任職長達三十一年,育才無數;二在調和漢、宋兼治〔公羊〕,形成通經致用的學風;三在重振先秦諸子學,尤其荀、墨,開展學術新視野。這些影響於光緒年間拓及於各省開辦的新書院,因為精舍出身的文士致力推宏教澤,而經世學風更使這些書院的課程雖仍必學舉業,但已能究心實學。至於諸子學所帶動的學術多元化,則在晚清民初造成思想的解放。這一點雖非俞樾所期,但貢獻卻是明顯的。
  俞樾主講精舍時,「其課士之法,及奉漢儒許、鄭兩先生尊主,皆如文達故事」(〔重建詁經精舍記〕)。所育成之重要學者,包括戴望、黃以周、朱一新、吳承志、袁昶及章太炎等人。不過到了章太炎就讀期間(光緒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世變衝擊日盛,外力和西學莫可抵禦,經史實學已不足以安身立命、經世救國,這是章太炎離開精舍的理由,亦是精舍終歸淘汰的肇因。
  詁經精舍正式結束於光緒三十年(1904),其歷史先後共一百零四年,在近代中國教育與學術的演變中,所代表的是回復儒家聖王一體的理想與實踐,並且成功地普及新風氣。晚清學風之能由經世崇實而重振諸子學及接引西學,促成思想解放,詁經精舍所開啟的轉變與調整,實有奠基之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杭州詁經精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