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解剖學 - 教育百科
運 | |
動 | |
解 | |
剖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張宏亮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體育,很重要的一門基礎科學是必須先了解人體的解剖構造,因為所有的人體活動,都是以身體為主體來表現肢體的動作,若要提升運動技能,充實運動教學及訓練,唯有能掌握人體解剖學的知識才能有效達成。 解剖學是一門研究人體的組成要素、結構排列、其相互間的關係及顯微鏡下看得見的細胞等學問而言。而另一方面運動學是研究人體活動時,如何透過人體組織行使其機能表現動作之學問。以引體向上為例,當手臂做拉引的動作時,必先有神經的傳導,肌肉的收縮,骨骼的支撐及韌帶的牽引,各部位的配合才能將身體向上垃,整個運動過程都涉及到人體的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基本上,運動解剖學與純解剖學有點不同,運動解剖學強調有關人體之骨骼、關節、肌肉、韌帶、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構造、生理功能及其對運動之影響等,在運動時有何種生理變化,運動中之力學原理,如何透過運動達到生理機能的強化等是運動解剖學所重視的,尤其是上肢、下肢及軀幹的解剖構造對運動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我們以小腿來說明解剖與運動的關係,小腿是由脛骨、腓骨支撐,脛骨上接股骨,下接跟骨、跗骨等,形成一個運動之關節鏈,小腿主要力的來源是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的收縮,腓腸肌的兩個起端分別在股骨外側髁,而比目魚肌則起自小腿後側,兩塊肌肉的止端匯聚結合成跟腱,附於跟骨。人體運動時,腓腸肌負責膝關節及踝關節的屈曲活動,形成踮起腳尖、站立等動作。做小腿肌力的訓練時,可以以硬塊墊高腳尖,約比腳跟高五公分,然後以腳尖站在硬塊上,做上下反覆的動作,如此可訓練小腿的肌力、肌耐力等。由此可知,認識解剖構造,對人體動作的機轉,運動訓練有相當的助益。 人體運動時最重要的肌肉共有四十五種,亦即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橈肌、橈側伸腕長短肌、伸指肌、尺側伸腕肌、尺側屈脆肌、背闊肌、大圓肌、棘下肌、小圓肌、棘上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提肩胛肌、前鋸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臀大肌、髂腰肌、恥骨肌、長收肌、股薄肌、半腱肌、半膜肌、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股二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脛骨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脛骨後肌、屈拇長肌、屈趾長肌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運動解剖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