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方綱(1733-1818) - 教育百科
翁 | |
方 | |
綱 |
(1733-1818)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趙飛鵬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翁方綱,清代學者、藏書家、詩學理論家。順天大興人(今北京市),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又號蘇齋。生於雍正11年(1733),乾隆9年(1744),年12,補順天府學生。12年,鄉試中式,17年,殿試優等,改庶吉士,三年散館,以一等一名授編修。24年,典試江西,27年,又奉命典試湖北,29年,視學粵東,37年還都。41年,充文淵閣校理官。44年,典試江南。46年,擢國子監司業,旋改司經局洗馬。48年,充順天鄉試副考官。49年,遷少詹事。55年,擢內閣學士。56年,視學山東。嘉慶元年(1796),年64,預千叟宴,賚賞珍物。4年,授鴻臚寺卿,12年,重預鹿鳴宴,賜三品銜。19年,加二品銜,重預恩榮宴,時年82,又4年,卒於家,年86。方綱迭司文柄,英才碩彥,拔識無遺。生平精研經術,不囿於漢宋門戶之見,嘗謂:「考訂之學,以衷於義理為主,其嗜博嗜瑣,嗜異嗜矜己者,非也。」又云:「考訂之學,蓋出於不得已,事有歧出,而後考訂之;說有互難,而後考訂之;義有隱僻,而後考訂之。論語日多聞、曰闕疑、曰慎言,三者備而其道盡矣。」其讀群經,有書禮論語孟子附記。與歸安丁杰及王聘珍校正朱彝尊〔經義考〕,凡得1,880餘條,為〔經義考補正〕12卷。又著〔禮經目次〕、〔春秋分年系傳表〕、〔十三經注疏姓氏考〕、〔通志堂經解目錄〕各1卷。於金石書畫譜錄碑版之學,尤能剖析毫芒。其〔兩漢金石記〕22卷,參以說文、正義、考證精審。又著有〔粵東金石略〕12卷,〔蘇米齋蘭亭考〕8卷、〔小石帆亭著錄〕6卷、〔米海岳元遺山年譜〕2卷、〔蘇詩補注〕8卷、〔石洲詩話〕8卷。其論詩頗近「神韻說」,而倡以肌理學問補其偏弊,所作詩多至6,000餘首,集為〔復初齋詩集〕70卷、文集30卷。書法初學顏平原,繼學歐陽率更,自成一家。藏書極富,尤多金石文獻,嘗於乾隆33年得蘇賦書〔嵩陽帖〕,38年得宋刻〔施顧注蘇詩〕殘本,乃名其齋曰寶蘇。其〔自題三萬卷齋詩〕有句云:「漢碑草草傳洪邁、宋槧寥寥拜子瞻」。藏書之所有:寶蘇齋、蘇米齋、石墨書樓、有邻硯齋、塔影軒、晉觀堂、彝齋、三萬卷樓、三漢畫齋、詩境軒、小石帆亭、復初齋等。藏書印記有「蘇齋墨緣」、「蘇齋真賞」、「覃溪審定」、「祕閣校理」、「三任廣東學正」、「恩加二品重宴瓊林」、「內閣學士內閣侍護學士翰林傳護學士」、「文淵閣直閣事翁方綱覃溪」、「北平翁方綱審定真迹」、「子孫保之」等。其藏書又有宋刻〔金石錄〕10卷著稱於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翁方綱(1733-1818)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