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描述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miáo sh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áo shù
解釋:
  1. 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事物的情狀。
    【例】目擊者將當時案發的情形從頭描述一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描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似詞: 形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áo shù
解釋:
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事物的情況。如:「你能不能將案發時的情形描述一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描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schreibung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描述」(description)是指關於事物特性的陳述(statements),主要是藉符號或符號系統(語言、數字、圖畫等)盡可能詳細地、條理地與系統地將一般所觀察到之物體的狀態、事實及屬性表達出來。一般來說,描述所陳述的某件事物的特性,都是可以在直接的知覺經驗(perceptive experience)中呈現出來的,但描述仍應從事物表面的狀態和現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緣由,甚至於存在的基礎。
  描述可說是科學與藝術認識活動的第一個主要階段,藉著描述,可以對於原始的資訊進行初步的篩選,有助於觀察及從實驗中所獲取數據之分析,描述因此對於新科學知識的發現有很大貢獻,而其在科學方法論上也有重要意義。
  從歷史的考察來看,描述的概念自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學派以來就具有自然科學中方法論的意義。此派學者認為,「定義」(definition)就意味著「描述」,也就是指必須透過全部的定義屬性來描述某一事物。「描述」成為一種對於事物特性、細節的列舉(enumeration),一方面「描述」可視為對於某件具體個別事物的「定義」,而另方面「定義」則可視為對於某類事物的共同「描述」。到了十八、十九世紀時,「描述」自然科學現象成為科學活動的主要範圍。而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尤其是經驗主義的知識論(empirical theory of knowledge),主張完整地描述事實是科學的最重要任務,並認為完整的、系統的描述就等於說明(explanation)。至於當代的形式邏輯(formal logic)則將描述視為表述個體、事物、性質、關係的語句和記號,描述記號與作為命題連接記號、量化符號與輔助記號的邏輯記號(logical sign)不同。描述記號與語句有真假可言,其真假取決於該語句記號的意義與該語句所描述的被描述項(descriptum)之間的關係。在當代形式邏輯中,描述因此是一種象徵性的表述,可以透過明確的符號來表明某一個體所獨有的特性,例如弗列格(F.L.G. Frege, 1848~1925)的用法中,(Ix)F(x)表示「具有特性F的x」,這種表述方式即可視為描述。
  針對實徵主義知識對於描述在方法論意義上的過度強調,一些學者認為這事實上忽略了本質性與非本質性、必然性與偶然性、一般性與個別性之間的辯證(dialectic)。而由於事實所具有的特徵(尤其是與人類有關的社會事實),其多樣性是無盡的,所謂完整的描述是不可能的,甚至也不是必要的。有鑒於此,部分主張教育學應以經驗科學化的學者在其方法論基礎上亦產生內在的變化。例如一九六○年以降,在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社會批判理論(social critical theory)的激盪下,經驗論(empiricism)陣營對於教育現象所在的社會關係及經驗問題也有所反省,當代經驗-分析教育科學(empirisch-analytische Erziehungswissenschaft)代表人物之一的克勞爾(K.J. Klauer)即曾將教育學畫分為:描述教育學(deskriptive Pädagogik)、規約教育學(präskripitive Pädagogik)與規範教育學(normative Pädagogik)三類。其中描述教育學是將教育視為先已存在的事實,其間存在著因果關係,教育研究即在探討這些事實與關係,同時也要研究在何種條件下要追求何種目的,以及各種不同目的下之不同後果等問題;至於規範教育學則在確立並檢核教育之應然性的原理。依克勞爾之見,描述教育學與規範教育學可以獨立研究,並提供最允當的教育技術,以作為改善教育實際之規約教育學的基礎。於此,規約教育學可說是多學科的應用範圍(Anwendungsbereich),使得描述教育學及規範教育學兩種研究成為有用。簡言之,克勞爾的思想雖仍帶有強烈的實徵論色彩,但他也逐漸放棄傳統素樸(naive)經驗論的觀點,而導向理性論(rationalism)的訴求,試圖建立單純化的理論模式,在純粹的描述之外,加上對於諸多現象的解釋與探究。雖然克勞爾的教育學說仍有窄化科學理性與教育研究的危險,但已可視為對於教育實踐(Praxis)作出了深度的方法論反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描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描述
相似詞 描摹、描寫、形容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