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絳雲樓題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簡秀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絳雲樓書目〕未見錢謙益題跋,又生平所撰題跋隨書樓市燬者,難以估計。〔絳雲樓題跋〕乃是今人潘承弼(號景鄭)於民國46年(1957)輯出,由〔牧齋初學集〕、〔牧齋有學集〕、〔牧齋有學集補遺〕、〔牧齋外集〕及其他佚文,鈎稽而得,成265篇。
  此書隱以經史子集為分,子部所占最多,因題跋法書、畫卷、碑帖之屬,亦收入歸之。又集部中多謙益因應時人求書序而作,序書內容多可歸為言及作者生平與介紹某著述內容二部分,所以集中並非每篇皆屬於藏書解題,如此265篇又約去除100餘篇,今日所見謙益書跋與其藏書總數比較,可謂一鱗半爪,然其寶愛之情,躍然紙上。〔絳雲樓題跋〕亦存絳雲之鱗羽,補東澗之遺緒。
  謙益事實上十分肯定書跋之功用,曾經將題跋妙喻為雞跖(毛子晉題跋序),認為題跋乃書之精華,可為助益治學讀書之良方,而推崇古人題跋書志,以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為首。且以「考核簡質」、「援據詳瞻」、「商訂詳審」為題跋所應具有的體質,或因如此,如非易為,故謙益對書畫題識採保留慎言態度,對於時人動輒題跋,蟬連滿紙,出於掛名之意,深不以為然。誠如〔牧齋有學集〕卷46題〔鄭千里畫冊〕云:「余觀古人書畫,不輕加題識。題識蕪煩,如好肌膚多生疥癘,非書畫之福也。」
  謙益文集中傳世題跋篇數,除與其藏書總數,不成比例,為後人憾事外,其無系統、專門地編撰解題書目,一如錢曾〔讀書敏求記〕、張金吾〔愛日精盧藏書志〕等,僅帳簿式的〔絳雲樓書目〕流傳,在文獻上,亦自然地滅低了謙益在目錄學史上原應有的貢獻。後人未能一窺謙益目錄版本學長才二全貌,這也許可歸因於環境時勢使然。明末之時,國事動盪,小人充朝,謙益自無心於事,入清後,復專力於國史,以垂一代汗青,無奈絳雲樓一燼,謙益迥向般若,自無心,更無書可資矣!可謂時勢比人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絳雲樓題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