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前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qi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ㄞˋㄒㄧㄢ˙ㄉㄜㄩˇㄏㄡ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ㄑㄧㄢˊㄇㄧㄢˋ」、「ㄑㄧㄢˊ」、「ㄔㄨㄤˊㄑㄧㄢˊ」、「ㄕˇㄨˊㄑㄧㄢˊㄌㄧˋ」、「ㄑㄧㄢˊㄖㄣˊㄓㄨㄥˋㄕㄨˋㄏㄡˋㄖㄣˊㄔㄥˊㄌㄧㄤˊ。」
  2. ㄍㄨㄛˋㄑㄩˋ˙ㄉㄜㄨㄤˇㄖˋ˙ㄉㄜㄖㄨˊ:「ㄧˇㄑㄧㄢˊ」、「ㄘㄨㄥˊㄑㄧㄢˊ」、「ㄑㄧㄢˊㄈㄨ」、「ㄑㄧㄢˊㄊㄧㄢ」、「ㄑㄧㄢˊㄒㄧㄝㄖˋ˙ㄗ」。
  3. ㄐㄧㄣˋㄒㄧㄥˊㄖㄨˊ:「ㄑㄧㄢˊㄐㄧㄣˋ」、「ㄩㄥˇㄨㄤˇㄓˊㄑㄧㄢˊ」。
  4. ㄨㄟˋㄌㄞˊ˙ㄉㄜㄖㄨˊ:「ㄑㄧㄢˊㄊㄨˊ」、「ㄑㄧㄢˊ」、「ㄑㄧㄢˊㄔㄥˊㄙˋㄐㄧㄣˇ」。
  5. ㄧˇㄒㄧㄝˋㄖㄣˋ˙ㄉㄜㄖㄨˊ:「ㄑㄧㄢˊㄗㄨㄥˇㄊㄨㄥˇ」、「ㄑㄧㄢˊㄐㄩˊㄓ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
解釋:
  1. 位置在正面或靠近開頭的。與「後」相對。
    【例】前門、前方、面前 ◎
  2. 時間或次序較早的。與「後」相對。
    【例】前天、前三名、史無前例
  3. 已成為歷史的。
    【例】前清、前蘇聯、前亞東關係協會
  4. 前任的簡稱。
    【例】前妻、前總理
  5. 未來的。
    【例】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6. 向正面行進。
    【例】勇往直前、畏縮不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
解釋:
[形]
1.在正面的、臉所向的一面。與「後」相對。如:「前門」、「前方」、「面前」。《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請大家坐到前排來。」
3.過去的、較早的。與「後」相對。如:「前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4.已成歷史的。如:「前清」、「前蘇聯」。
5.前任的簡稱。如:「前妻」、「前總理」。
6.未來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動]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vant
作者: 鄭淑姬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術語。前。〈devant〉意指在前面;這個術語表示一個舞步、動作或舞姿在身體的前方。例如:置於前足頸位〈sur le cou-de-pied devant〉。
參照: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位] ] 位置在正面或靠近開頭的。
  2. [[形] ] 時間或次序較早的。
反義詞:
音讀: tsî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位] ] 位置在正面或靠近開頭的。
  2. [[形] ] 時間或次序較早的。
反義詞:
音讀: tsû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人不必行走而能向前移動。《說文解字.刀部》:「歬(前),不行而進謂之前。」《說文解字.刀部》「歬」字清.徐灝.箋:「人不行而能進者,唯居於舟為然,故從舟。止者,人所止也。」

2. 表示方位,位在物體正面所面對之方向。位置與「後」相對。如:「前門」、「前方」、「面前」。《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警世通言》卷二三:「順娘出神在小舍人身上,一時著忙,不知高低,反向前幾步,腳兒把滑不住,溜的滾入波浪之中。」

3. 向前行。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4. 過去、較早之時序。與「後」相對。漢.賈誼〈過秦論〉:「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說起那人有品行,他就歪著嘴笑;說起前幾十年的世家大族,他就鼻子裡笑。」

5. 未來的。如:「前途無量」、「前程似錦」。《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功名二字,是俺本領前程,不索賢卿憂慮。」《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師父脫了這場大難,自此,前途吉慶無虞。」

6. 已成歷史者。如:「前清」、「前蘇聯」。清.方苞〈請矯除積習興起人才劄子〉:「臣竊見本朝敬禮大臣、優恤庶官還過於前明,而公卿大臣抗節效忠者,寥寥可數。」《紅樓夢》第四回:「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事蹟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

7. 次序在先。如:「前三名」、「請大家坐到前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宗師田洪錄科考,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

8. 前任之簡稱。如:「前妻」、「前總理」。《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劉景升喪卻前妻,便生家亂,此所謂『始欲衰』也。」

注音: ㄑ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