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危機 - 教育百科
中 | |
年 | |
危 | |
機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idlife Crisis |
作者: | 黃富順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年危機係指個人到了中年期時,由於檢討及重估過去的生活而導致的一種人格和心理的困擾,造成心理調適上的危機,一般出現於四十幾歲間。中年危機一詞,係美國人格心理學家高德(R. Gould)及李文遜(D.J. Levinson)所提出。高德曾於一九七○年間以美國加州南部地區的居民進行橫斷研究;同一時間,李文遜也以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居民為樣本,進行晤談。二者的研究樣本,大致為介於中年轉換期(約四十歲至四十五歲)的男人。兩個研究均指出中年危機的廣泛存在。此一名詞後來為其他書籍、雜誌等所引用,而逐漸廣為一般人所熟知。目前其已被廣泛應用到解釋中年期在自我知覺、親密關係,以及身體和工作上的改變。 中年危機原係指男性到了中年以後對人生展望的懷疑,對自己存在意義的重行探討,對未來生活滿足的焦慮感。它常被界定為:「由於中年期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而對當前內在資源與外在社會的支持體系造成威脅,導致對生理和心理壓力的一種知覺狀態。」中年危機一詞原係針對以男性為樣本的研究而發現的現象,其後研究樣本擴展至中年女性,亦發現有類似的心理危機存在。故目前中年危機一詞是一種通稱,泛指兩性在中年早期因生活型態的改變、工作轉換或沮喪等而產生的心理危機,而開始對生命進行重估的時期。男女兩性在進入中年後,由於老化的跡象漸顯,都有相似的心理困擾。女性因停經和空巢(empty nest)而衍生另一種激烈的恐慌和沮喪;男性在廣大的社會壓力下則倍感傍徨,而作強烈的內心掙扎。男性的社會壓力,包括事業高峰的期許、規範性婚姻關係的懷疑和男性雄風氣概的失。在事業方面,懷疑自己的發展是否達到瓶頸,對事業成功的期許尤其加深,因此常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出現;在婚姻關係上,對自己伴侶情感與關係開始懷疑;加上心理上不能面對年華逐漸老去的事實,均使得剛踏入中年的人產生危機症候群,例如焦慮、困惑、無所適從,進而常有反抗行為出現。 中年危機是否為普遍的現象,是否為每個人所不可避免的過程,有些學者持懷疑與反對的態度。例如學者瓦倫特(G.E. Vailliant)對哈佛大學生的縱貫性研究,追蹤達四十年之久,並未發現有此現象存在。伯萊克(G.R. Baruch)等人以三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的婦女為對象,亦未發現此種現象。受試者認為意外發生的事件(如離婚、車禍、工作轉換)和未預期發生的規範性事件(如雙親的過早死亡)才是生活危機產生的原因。因此,中年危機雖是許多人在進入中年轉換期所經歷的一種明顯的心理危機,但並非普遍的或不可避免的現象。個人如果事業順利、婚姻生活愉快、生活調適良好,在邁入中年時並不會有危機出現。反之,生命的正常轉換事件,如結婚、為人父母、達到事業高峰和退休等不能及時發生,加上意外事件產生,會使個人的認同和自我觀念產生改變,則會有危機出現。可見中年危機是否出現,會因人而異,而且出現的長短亦各有不同,可能持續幾年,也可能相當的短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年危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