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卻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退ㄊㄨㄟˋㄖㄨˊ:「退ㄊㄨㄟˋㄑㄩㄝˋ」、「ㄑㄩㄝˋㄉㄧˊ」、「ㄨㄤˋㄦˊㄑㄩㄝˋㄅㄨˋ」。
  2. ㄊㄨㄟㄘˊㄅㄨˋㄐㄧㄝㄕㄡˋㄖㄨˊ:「ㄕㄥˋㄑㄧㄥˊㄋㄢˊㄑㄩㄝˋ」、「ㄑㄩㄝˋㄅㄨˋㄍㄨㄥ」。
  3. ㄑㄩˋㄉㄧㄠˋㄖㄨˊ:「ㄑㄩㄝˋ」、「ㄌㄧㄠˇㄑㄩㄝˋ」、「ㄨㄤˋㄑㄩㄝˋ」、「ㄔㄨˊㄑㄩㄝˋ」。
  4. ㄈㄢˇㄉㄠˋㄖㄨˊ:「ㄊㄚㄐㄧㄠˋㄨㄛˇ˙ㄇㄣㄧˊㄉㄧㄥˋㄧㄠˋㄓㄨㄣˇㄕˊㄔㄨㄒㄧˊㄗˋㄐㄧˇㄑㄩㄝˋㄔˊㄉㄠ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è
解釋:
  1. 推辭、拒而不受。
    【例】推卻、卻之不恭
  2. 後退。
    【例】退卻、卻步
  3. 反倒。
    【例】他叫我一定要到,自己卻不來。
  4. 還、再。
    【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
  5. 掉、去。
    【例】忘卻、拋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è
解釋:
[動]
1.推辭、拒而不受。如:「推卻」。《孟子.萬章下》:「卻之為不恭。」
2.退。如:「退卻」、「卻步」、「卻敵立功」。《文選.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蕃籬,卻匈奴七百餘里。」唐.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副]
1.正、恰好。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歸路非關北,行舟卻向西。」《水滸傳》第一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卻是五月初頭。」
2.倒、反。唐.司空圖〈漫書〉詩五首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3.還、再。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連]
但,表示轉折相承。《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雖然沒有十二分顏色,卻也明眉皓齒,蓮臉生春。」
[助]
置動詞後,相當於「掉」、「去」、「了」。如:「忘卻」、「拋卻」。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連] ] 反而。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推辭、拒而不受。如:「推卻」。《說文解字.卩部》:「卻,節欲也。」《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2. 停止、止息。《字彙.卩部》:「卻,退也,止也,不受也。」《莊子.天道》:「昔者吾有刺於子,今吾心正卻矣,何故也?」
3. 退。如:「退卻」、「卻步」、「卻敵立功」。《廣韻.入聲.藥韻》:「卻,退也。」漢.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蕃籬,卻匈奴七百餘里。」唐.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4. 回轉、返回。唐.韋莊〈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詩:「卻到故園翻似客,歸心迢遞秣陵東。」
5. 仰、向上。《禮記.少儀》:「刀卻刃授穎,削授拊。」唐.孔穎達.疏:「言授人以刀,卻仰其刃授之。」
6. 原來。宋.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詞:「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7. 但,表示轉折相承。《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雖然沒有十二分顏色,卻也明眉皓齒,蓮臉生春。」
8. 確實。《西遊記》第二四回:「此言卻當。這裏卻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9. 置動詞後,相當於「掉」、「去」、「了」。如:「忘卻」、「拋卻」。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一片花飛滅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10. 當副詞:
⑴ 正、恰好。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歸路非關北,行舟卻向西。」《水滸傳》第一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卻是五月初頭。」
⑵ 倒、反。唐.司空圖〈漫書〉詩五首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⑶ 還、再。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⑷ 豈、難道。唐.李商隱〈富平少侯〉詩:「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
⑸ 竟。宋.蘇軾〈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詩:「一與子由別,卻數七端午。」
⑹ 或、還是。《水滸傳》第四九回:「足下卻要沽酒?卻要買肉?」
⑺ 必、一定。《西遊記》第二七回:「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
(8) 究竟、到底。《英烈傳》第一回:「仁兄顏色不善,卻是為何?」
(9) 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注音: ㄑ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