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禁書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jìn sh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shū
解釋:
  1. 官方禁止刊行、收藏及閱讀的書籍。
    【例】中國古典四大小說中的《水滸傳》,在明、清兩代曾被列為禁書,不允許刊刻、販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禁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shū
解釋:
政府禁止發行、閱讀及收藏的書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雖其中並無毀謗朝廷的言語,既然太祖惡其為人,且現在又是禁書,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禁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吳哲夫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代帝王,為便於統治,常採箝制人民思想的手段,對某些阻礙其政治利益或妨害風俗的書刊,予以銷燬或禁止流通收藏,這種被禁絕的圖書,稱為禁書。〔韓非子.和氏篇〕說:「商鞅教孝公燔詩書而行法令。」明謝肇淛也說:「秦禍天下,至焚書坑儒烈矣,而不知本於商鞅變法之初。」可見禁書之事,在春秋戰國已有之。秦、漢以後,各朝代多少均有禁書的舉動,只是所禁的圖書,止於某些特定對象,規模不大,故不惹人注意。如:劉宋大明中之禁圖讖,唐初禁〔法琳辯正論〕及〔法琳別傳〕二書,宋太祖禁〔天文圖讖〕,〔六壬遁甲〕等書,元世祖初禁〔陰陽圖讖〕,再禁〔道藏〕,明神宗、熹宗以非聖無法的原因禁李卓吾所著書,均為顯例。清廷以外族入流,在政治上忌諱最多,康、雍、乾三朝,強織文網,大興文字獄及推行禁書運動,為禍之烈,為亙古所未有。康熙時,首頒「民國藏書祕銷,務期搜訪罄盡,以免異端偽說,流播民間」的詔令。雍正朝更設置江浙等處觀風整俗使,監督各地文人思想活動。乾隆更命軍機處,紅本處主持禁書之事,並藉修纂〔四庫全書〕之名,立四庫館,檢查全國古今著作,另又運用督撫官吏及凍結之生員,赴全國各地,進行覓尋、查訪、收購圖書,凡經審查有違礙者,視某輕重,分別予以抽燬或全燬。清季禁書苛政,行之百年,地域遍及全國,遭燬禁書刊,不計其數,言者皆以為是歷史上書籍最大的災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禁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