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ǐ zhāng |
解釋:
孔子弟子。(西元前503~?)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陳國人。資質寬沖,博接從容,然不務立於仁義之行,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子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子張姓顓孫,名師,孔門弟子;少孔子四十八歲。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張是陳人;另依〔呂氏春秋.尊賢篇〕則說:「子張,魯之鄙家也。」〔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陳殺太子御寇,陳公子完與大夫顓孫出奔於齊,顓孫復自齊奔魯。」根據崔述的考證:「子張乃顓孫之後,自莊公至哀公凡十世,則子張非陳人明矣。蓋因其先世出自陳,而傳之者遂以為陳人。」大概自顓孫自齊奔魯,家世漸衰,至子張父祖輩,業已成為寒微之族,所以〔呂氏春秋〕說他是魯國的寒微之家。 子張才高志廣,胸襟開朗,度量寬宏。〔論語〕中記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孔子回答說:「師也過,商也不及。』」子張才高而好苟難,故常過中,子夏篤信謹守而規模狹隘,故常不及;夫子之道,以中庸為準,過雖若勝於不及,其失中則一也。所以子張學干祿,孔子則教以寡尤寡悔;子張問善人,孔子則教以踐迹而後能入室;子張問政,孔子則以無倦忠實告之;子張問行,孔子則以忠信篤敬告之;子張問仁,孔子則以恭寬信敏惠告之。都是教導子張能進到中庸的境界,而不使其失中也。 子張才大氣粗,言直而氣盛,有時對同門師兄弟亦不少假以顏色。〔論語〕中記載,子張指出:「一個執德不宏、信道不篤的人,談到為學,則不足以成為聖賢君子;談到用世,則不足以擔當天下國家之重任。」這裡可看出他的才高志廣。 〔論語〕又載:「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日:『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這裡子夏守孔子「毋友不如己者」之訓,所以說:「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則守孔子「汎愛眾,而親仁」之訓,所以說:「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這裡「於人何所不容」一語,可以看出子張之度量何等寬宏。 子張以命世之才,胸懷大志,他不但學干祿,而且問政、問達、問行,甚至還問十世之禮,且有意制作。孔子則說明禮樂之因革損益,並殷切告訴他治天下之大道,孔門師弟「學不厭,教不倦」,於此可見。 孟子常說:「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這是說子夏、子游、子張,各具有聖人一面之德能;所以他們三人能並重於聖門,良有以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子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