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下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即「城下之盟」。見「城下之盟」條。01.清.丘逢甲〈絜齋世丈以西園述懷詩見示為賦五古〉詩四首之三:「蹙國日百里,甘作城下盟。法弊不解變,殘局空支撐。」 |
|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城下之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城下之盟」原意是: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的和約。《左傳.桓公十二年》有一段記載:春秋時期,勢力強大的楚國常併吞周圍小國,藉以擴張自己的勢力。桓公十二年,楚王派兵攻打絞國,楚軍在絞國南門外駐守,但絞國人堅決不出城門,所以一時之間無法攻下。為了誘出絞國人,楚軍故意派不帶武器的人到北門外打柴,絞國人果然中計,出城抓了三十個楚人回去,第二天更加大膽,出城追到山裡去抓打柴的楚國人。沒想到在回程時,中了楚軍的埋伏,打了大敗仗,只有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後來「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如《宋史.卷二八一.寇準列傳》:「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
|
|
典源: 此處所列為「城下之盟」之典源,提供參考。 ◎1《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1)人爭出,驅楚役徒(2)於山中。楚人坐(3)其北門,而覆(4)諸(5)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注解〕 (1) 絞: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今湖北省鄖縣西北。 (2) 役徒:服勞役的人,指采樵者。 (3) 坐:堅守不去。 (4) 覆:隱藏、埋伏。 (5)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 ◎2《左傳.文公十五年》新城之盟,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3《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荅。申叔時僕,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 ◎4《左傳.哀公八年》吳人行成,將盟,景伯曰:「楚人圍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猶無城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城下之盟,是棄國也。吳輕而遠,不能久,將歸矣,請少待之。」弗從。景伯負載,造於萊門。 |
|
書證:
01.清.丘逢甲〈絜齋世丈以西園述懷詩見示為賦五古〉詩四首之三:「蹙國日百里,甘作城下盟。法弊不解變,殘局空支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城下盟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