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露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一]lòu[二]l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ㄠˋㄐㄧㄣˋㄉㄧˋㄇㄧㄢˋ˙ㄉㄜㄕㄨㄟˇㄑㄧˋㄗㄞˋㄧㄝˋㄐㄧㄢㄩˋㄌㄥˇㄙㄨㄛˇㄋㄧㄥˊㄐㄧㄝˊ˙ㄉㄜㄕㄨㄟˇㄓㄨㄖㄨˊ:「ㄌㄨˋㄕㄨㄟˇ」、「ㄌㄨˋㄓㄨ」。
  2. ㄅㄧㄠˇㄒㄧㄢˋㄒㄧㄢˇㄒㄧㄢˋㄖㄨˊ:「ㄒㄧㄢˇㄌㄨˋ」、「ㄓㄢˇㄌㄨˋ」、「ㄅㄧㄠˇㄌㄨˋ」、「ㄆㄨˋㄌㄨˋ」、「ㄩㄢˊㄒㄧㄥˊㄅㄧˋㄌㄨˋ」。
  3. ㄈㄤㄒㄧㄤㄍㄢㄊㄧㄢˊ˙ㄉㄜㄧㄝˋㄊㄧˇㄖㄨˊ:「ㄩˋㄌㄨˋ」、「ㄏㄨㄚㄌㄨˋㄕㄨㄟˇ」、「ㄍㄨㄛˇ˙ㄗㄌㄨˋ」、「ㄍㄨㄟˋㄏㄨㄚㄌㄨˋ」。
  4. ㄨㄞˋㄇㄟˊㄧㄡˇㄓㄜㄧㄢˇ˙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ㄌㄨˋㄊㄧㄢ」、「ㄌㄨˋ宿ㄙㄨˋ」。
注音:
解釋:
  1. ㄗㄨㄛˋㄒㄧㄢˇㄒㄧㄢˋㄧˋ˙ㄉㄜㄎㄡˇㄩˇㄉㄢㄩㄥˋㄉㄨㄥˋㄘˊㄖㄨˊ:「ㄌㄡˋㄔㄨㄇㄚˇㄐㄧㄠˇ」、「ㄐㄧㄠˇㄨㄞˋㄌㄡˋ」。
  2. ㄒㄧㄝˋㄌㄡˋㄖㄨˊ:「ㄌㄡˋ˙ㄌㄜㄎㄡˇㄈ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珠。
    【例】朝露、露水
  2. 表現、顯現。
    【例】顯露、暴露
  3. 芳香可飲的酒或液體。
    【例】玫瑰露、果子露
  4. 在室外沒有遮蔽。
    【例】露天、露營、露宿
注音:
漢語拼音: lòu
解釋:
  1. 顯現。口語單用動詞。
    【例】露出馬腳、衣角外露、露了口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珠。《楚辭.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芳香可飲的酒或液體。如:「玫瑰露」、「果子露」。
3.姓。如漢代有露平。
[動]
表現、顯現。如:「顯露」、「表露」、「暴露」、「原形畢露」。
注音:
漢語拼音: lòu
解釋:
[動]
1.顯現。如:「露出馬腳」、「衣角外露」。
2.洩漏。如:「露了口風」。《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w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非常靠近地面的空氣,在夜間地面長波輻射非常強的情形下,因為降溫迅速,因而達到水汽飽和,產生地面和地表物件的水汽凝結為水珠,此水珠即為露。
  露大多形成於溫暖季節之深夜至清晨時刻,尤其在晴朗無風及地面潮溼的夜間最利形成露。在多雨氣候區中,露並不太重要;但在乾燥氣候區中,露則是植物生長的重要水資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ō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珠。
  2. [[名] ] 提煉過或醃製過的食品。
  3. [[動] ] 顯現、表現。
  4. [[形] ] 在室外的。
音讀: l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ㄨˋ

1. 靠近地面之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之小水珠。《說文解字.雨部》:「露,潤澤也。」《玉篇.雨部》:「露,天之津液下潤萬物者也。」東周戰國.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 芳香可飲之酒或液體。如:「玫瑰露」、「果子露」。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壽皇時,禁中供御酒,名薔薇露。」《通俗編.飲食》引《野客叢書》:「真州郡齋,舊有酒名花露。」

3. 表現、顯現出來。《集韻.去聲.莫韻》:「露,一曰:『彰也。』」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紅樓夢》第二一回:「那媳婦越浪,賈璉越醜態畢露。」

4. 姓。如漢代有露平。

㈡ㄌㄡˋ

1. 顯現。《水滸傳》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搧著兩個膀子上山來。」《紅樓夢》第九七回:「難道他個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又虧得結交了一位學堂出身的張秀才,拾得些粗淺的格致舊說,曉得了幾個新名詞,才能不露馬腳。」

2. 洩漏,不讓人知道之事卻讓人知道。《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皇甫嵩》:「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應捕魆地跳將出來道:『你們幹得好事!今已敗露,還走那裡去?』」《紅樓夢》第四六回:「你先過去,別露一點風聲,我吃了晚飯就過來。」

注音: ㈠ㄌㄨˋ ㈡ㄌ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