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歐陽修(1007-1072) - 教育百科
(1007-1072)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喬衍琯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宋吉州廬陵人。4歲而孤,家貧,母鄭氏教以畫地學書,舉天聖8年(1030)進士,中甲科,補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游,以文章名冠天下。歷官中外,均有政聲。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4年(1071)以太子太師致仕,次年卒,年66。諡文忠。
  范仲淹因言事被貶,朝臣或以為當黜,引起朋黨之爭,修以〔朋黨論〕上進,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仁宗則嘉勉其敢直言。至和2年(1055)使契丹,其主推重修之盛名,待以超出常制之禮。修天性剛勁,見義勇為,因而多次被逐。貶官夷陵時,取舊案反覆察閱,正其失誤,並從此遇事不敢稍有疏忽。歷官數郡,不求聲譽,不突出治績。又注重選拔人才,並加以培育,多能成大器。如曾鞏、王安石、三蘇父子,均在未出道前,便得其獎掖。
  學術方面成就既高且多,著述豐富。經部有〔易童子問〕、〔詩本義〕、〔詩譜補亡〕等。史部自撰〔五代史記〕,並參與編撰〔新唐書〕。文章則力掃唐末、五代以降頹靡之風,而成為北宋古文的領袖。詩詞都自成一家,所撰〔詩話〕2卷,可說是開山之作,後人便用作同類著述的通名。除史書外,多收入〔歐陽文忠公全集〕,凡155卷。經多次刊印,流傳甚廣。
  修在目錄、文獻方面,也很有貢獻。〔新唐書.藝文志〕4卷外,又曾與王堯臣等纂修〔崇文總目〕66卷,都是很重要的書目。家藏圖書,則編有〔歐陽參政書目〕1卷,雖已亡伕,然其〔全集〕中序跋、碑傳等,所記其知見之圖書,校勘研討之成果,仍有數十百處。他又留意金石資料之搜訪、整理、考訂,〔全集〕中有〔集古錄跋尾〕2卷,凡500多篇。其他函札、碑傳、題跋等文字,也有論及金石處。金石之學,以宋,清兩代最為發達,而他實有倡導之功。
  修曾任職祕書省校書郎、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同修三朝〔典故〕與〔起居注〕,史館修撰、集賢殿修撰等,又曾提舉編纂〔太常禮書〕100卷。凡此都與圖書文獻有關,加以學不厭,誨人不倦,所以成就多、貢獻大,而影響深遠。
  關於他的傳記很多,除〔宋史.本傳〕外,其〔全集〕中,便附有碑傳、年譜等10種。至於後人以至今人研究歐陽修及其著作、學術,則更多,詳見各種書目及索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歐陽修(1007-1072)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