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輯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輯,聚集、收集。佚,通逸,散失。輯佚,又作輯逸,聚集散失之意。古書在傳播流通過程中,由於受到天災、人禍、兵燹等影響,部分散佚或全部亡佚,但其殘篇、遺文、片言、隻語往往散存於它書,輯佚即是指將散存在現有各類文獻中的一句話、或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重新搜集摘錄出來,彙聚編排,使其盡量恢復原書面貌的文獻整理活動和方法,也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獻的輯佚有兩種,一為單純的輯佚書,當原書完全亡佚,如有引文可供收集,則將其輯出,以存其書於萬一。如申不害〔申子〕早已亡佚,清人嚴可均和馬國翰皆有輯本。尸佼〔尸子〕亦久佚,清人汪繼培有輯本。一為輯佚文,輯佚文又可分3類,即輯補缺佚,即原書尚存,但已有殘缺,非原書全貌,如〔漢書藝文志〕著錄〔墨子〕71篇,今本〔墨子〕存53篇,已非全帙,清末孫詒讓將古書所引〔墨子〕語有不見今本者,逐一輯出,成〔墨子佚文〕,附〔墨子閒詁〕後。輯補脫佚,即原書似完存,在校勘過程中,時有佚文輯補,如劉向校訂〔孫卿新書〕(即〔荀子〕)32篇,今本〔荀子〕也32篇,然清人王念孫〔讀書雜志〕輯得〔荀子〕佚文4事。輯拾漏佚,即編輯別集、總集有當收而漏收的詩文,或因某種原因有意棄收的詩文,後人讀書時,有意無意中拾得而補之,如北宋末年薛昂收集王安石詩文成〔臨川先生文集〕100卷,流傳至今。但百卷之外,詩、詞、文佚篇尚多,清乾隆間張青刻南宋季璧〔王荊文公詩箋注〕50卷,所載詩篇較〔臨川先生文集〕多72首。清末陸心源輯拾佚篇為〔臨川集補〕1卷,刻入〔群書校補〕。輯佚的意義,在於豐富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為學術研究提供資料。中國較早從事輯佚工作的是宋代黃伯思(?-1118)和王應麟(1223-1296)。黃伯思曾從馬總〔意林〕及李善注鮑照〔舞鶴賦〕中輯出已佚的〔相鶴經〕。王應麟則有感於〔易〕學獨傳王粥,〔尚書〕只存〔偽孔傳〕,便從群書中緝出有關鄭玄〔易注〕、〔書註〕的材料編成〔鄭氏周易〕、〔鄭氏尚書注〕。輯伕在清代最為興盛,如清乾隆間編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已亡佚的古代典籍385種4,946卷。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大規模的輯集古代經史子集四部佚書的宏舉,如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達580餘種,卷帙繁富。現代輯佚工作,更是在過去的基礎上往前推進,尤其是歷來不受重視的集部文獻,也多有所獲,如〔宋詩話輯佚〕、〔元曲選外編〕、〔永樂大典戲文〕等。同時,古文獻的不斷出土和發現,都為輯佚工作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輯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