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目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ㄢˇㄐㄧㄥㄖㄨˊ:「ㄕㄨㄤㄇㄨˋ」、「ㄇㄨˋㄅㄨˋㄓㄨㄢˇㄐㄧㄥ」、「ㄇㄟˊㄑㄧㄥㄇㄨˋㄒㄧㄡˋ」、「ㄧㄡˇㄇㄨˋㄍㄨㄥˋㄉㄨˇ」。
  2. ㄊㄧㄠˊㄎㄨㄢˇㄒㄧˋㄗㄜˊㄖㄨˊ:「ㄒㄧㄤˋㄇㄨˋ」、「ㄒㄧˋㄇㄨˋ」。
  3. ㄌㄧㄝˋㄗㄞˋㄕㄨㄑㄧㄢˊㄧˇㄅㄟˋㄐㄧㄢˇㄩㄝˋㄑㄩㄢˊㄕㄨ˙ㄉㄜㄊㄧㄠˊㄨㄣˊㄖㄨˊ:「ㄇㄨˋㄌㄨˋ」、「ㄇㄨˋㄘˋ」、「ㄕㄨㄇㄨˋ」、「ㄆㄧㄢㄇㄨˋ」。
  4. ㄇㄧㄥˊㄔㄥㄅㄧㄠㄊㄧˊㄖㄨˊ:「ㄇㄧㄥˊㄇㄨˋ」、「ㄊㄧˊㄇㄨˋ」。
  5. ㄕㄥㄨˋㄒㄩㄝˊㄓㄨㄥㄈㄣㄌㄟˋ˙ㄉㄜㄐㄧㄝㄘㄥˊㄇㄧㄥˊㄔㄥㄖㄨˊ:「ㄐㄧㄝˋㄇㄣˊㄍㄤㄇㄨˋㄎㄜㄕㄨˇㄓㄨㄥˇ。」
  6. ㄊㄡˊㄇㄨˋㄕㄡˇㄌㄧㄥˇㄖㄨˊ:「ㄋㄚˋ˙ㄍㄜㄈㄢˋㄗㄨㄟˋㄐㄧˊㄊㄨㄢˊ˙ㄉㄜㄊㄡˊㄇㄨˋㄧˇㄩˊㄖˋㄑㄧㄢˊㄌㄨㄛˋㄨㄤˇ˙ㄌㄜ。」
  7. ㄇㄨˋㄉㄧˋㄒㄧㄣㄓㄨㄥㄒㄧㄤˇㄉㄚˊㄉㄠˋ˙ㄉㄜㄐㄧㄥˋㄐㄧㄝˋㄖㄨˊ:「ㄖㄣˊㄕㄥㄧˇㄈㄨˊㄨˋㄨㄟˊㄇㄨˋㄉㄧˋ。」
  8. ㄇㄨˋㄑㄧㄢˊ:①ㄗㄞˋㄧㄢˇㄐㄧㄥㄑㄧㄢˊㄇㄧㄢˋㄅㄧㄠˇㄕˋㄏㄣˇㄐㄧㄣˋ˙ㄉㄜㄧˋ˙ㄙㄖㄨˊ:「ㄓㄜˋㄧㄢˇㄐㄧㄥˋㄐㄧㄡˋㄗㄞˋㄇㄨˋㄑㄧㄢˊㄨㄛˇㄐㄩㄖㄢˊㄇㄛˋㄎㄢˋㄉㄠˋ。」②ㄒㄧㄢˋㄗㄞˋㄉㄤㄑㄧㄢˊㄖㄨˊ:「ㄇㄨˋㄑㄧㄢˊㄗㄨㄟˋㄓㄨㄥˋㄧㄠˋ˙ㄉㄜㄕˋㄐㄧㄡˋㄕˋㄧㄠˋㄅㄚˇㄓㄣㄒㄧㄤˋㄋㄨㄥˋㄑㄧㄥㄔ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目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眼睛。
    【例】耳聰目明、賞心悅目、眉清目秀
  2. 條款、細則。
    【例】項目、條目、細目
  3. 列在書本或正文前以供檢索內容的簡便條文。
    【例】書目、篇目、目錄
  4. 名稱、標題。
    【例】品目、名目、題目
  5. 首領。
    【例】頭目
  6. 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
    【例】界、門、綱、目、科、屬、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眼睛。如:「耳聰目明」、「魚目混珠」、「賞心悅目」、「眉清目秀」。《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條款、細則。如:「項目」、「條目」、「細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顏淵曰:『請問其目。』」
3.列在書本前供方便查尋的條文。如:「書目」、「篇目」、「目次」、「四庫全書總目」。
4.名稱、標題。如:「品目」、「名目」、「題目」。
5.首領。如:「頭目」。
6.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由一群親緣關係相近之科所組成。如:「界、門、綱、目、科、屬、種。」也稱為「部」。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稱呼。《穀梁傳.隱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眼睛。
  2. [[名] ] 節。
  3. [[名] ] 細孔。
  4. [[名] ] 量詞。計算節的單位,或指圍棋遊戲中的棋子。
音讀: b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眼睛。
  2. [[名] ] 名稱、標題。
  3. [[名] ] 大項中再分的細目。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眼睛。如:「賞心悅目」、「眉清目秀」。《說文解字.目部》:「目,人眼。」《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鏡花緣》第九回:「此時服了朱草,只覺耳聰目明。」

2. 視、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史記.卷九五.樊酈滕灌列傳.樊噲》:「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是誰。」

3. 條款、細則。如:「項目」、「條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顏淵曰:『請問其目。』」《晉書.卷七三.列傳.庾亮》:「務存大綱,不拘細目。」

4. 列於書本前,供查尋之條文。如:「篇目」、「目錄」。《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著其占驗,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凡十一篇。」《南史.卷五六.列傳.張弘策》:「纘固求不徙,欲遍觀閣內書籍。嘗執四部書目曰:『若讀此畢,可言優仕矣。』」

5. 名稱、標題。如:「品目」、「題目」。《隋書.卷六七.列傳.裴矩》:「雖大宛以來,略知戶數,而諸國山川未有名目。」《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季才聽了『三萬選』三字,卻合了從前大題三萬選的名目,心中甚喜,就叫他拿來。」

6. 稱呼。《穀梁傳.隱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宋.鄧椿《畫繼.卷四.搢紳韋布》:「勒東發多能,尤工畫藝,人目之為勒百會。」

7. 首領。《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純專一兇暴,士卒心變,帳下頭目刺殺張純,將頭納獻,率眾來降。」《紅樓夢》第八回:「可巧銀庫房的總領名喚吳新登與倉上的頭目名戴良,還有幾個管事的頭目,共有七個人,從帳房裡出來。」

8. 生物學中分類之名稱。如:「界、門、綱、目、科、屬、種。」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ㄇ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