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舊山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尚衡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舊山樓,清趙宗建藏書樓名。
  趙宗建字次侯,亦作次公,號非昔居士,晚號花田農,江蘇常熟人,生於清道光8年,卒於清光緒26年(1828-1900),享年73歲。據清翁同龢所撰〔清故太常寺博士趙君墓誌銘〕稱:「君少孤,與其兄價人(宗德)力學,文采斐然。數試不利,以太常寺博士就試京兆,獨居野寺,不與人通,己而罷歸。」未幾,參預與太平天國軍爭奪常熟之戰,以功發兩江總督曾國藩差用,謝不赴,與邑人輯流亡,補城垣,濬河道,「君喜賓客,善飲酒,蓄金石圖史甚富。所為詩文清邁有氣格。晚好談禪」。所著有:〔非昔軒稿〕(或名〔舊山樓詩錄〕)、〔灌園漫筆〕、〔舊山樓藏書記〕等。
  常熟趙氏藏書源遠流長,明代中期的趙用賢、趙琦美之脈望館,名重一時。宗建藏書直接承襲曾祖趙同匯、祖趙元愷、父趙奎昌而擴充之。清葉昌熾〔藏書記事詩〕卷7錄舊山樓趙氏藏書事,稱之為「小藏家」,蓋謂其藏書規模不大,具通行本為多,然其中不乏精品祕籍。1938年,錢曾〔也是園書目〕中載有稀世孤本元、明人所作〔古今雜劇〕凡230餘種的出現,是我國文化上的一大發現。該書源於舊山樓所藏明趙琦美〔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但舊山樓藏書流散已久,此次於1938年,由清末民初藏書家丁氏散出,於此湮沒無聞於世三百年之久的祕籍重見天日,使舊山樓聲名大噪,此書現由北京圖書館收藏。
  舊山樓藏書散伕於清末民初,對其藏書規模和藏書情況可考的是趙氏舊山樓書目兩本,一為趙宗建手撰並親筆批校的〔舊山樓書目〕,收錄家藏圖書近700種,除宋元刻本、抄本約200種外,大多為普通版本。一為〔補錄〕,為其後嗣所錄,所收大部分是抄本和稿本,共計140餘種。1957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有〔舊山樓書目〕一書,乃集傳世之抄本〔舊山樓書目〕,光緒26年10月〔補錄〕,趙宗建〔舊山樓藏書記〕以及〔敘錄〕(趙氏生平、書目題跋等資料)而成。今觀其目,凡收錄藏書700餘種,除有宋元刻本、抄本約200種外,大多為咸豐年間,得自黃氏士禮居、瞿氏鐵琴銅劍樓之舊藏。舊山樓目錄中確有一部分罕見稿本,如司馬溫公手書〔資治通鑑〕草稿,朱熹手書〔大學章句〕草稿,徐霞客手書遊記、詩稿等,均為值得跡蹤的稿本。此外如宋刊〔竇氏聯珠集〕,宋刊〔纂圖互註禮記〕,南宋館閣墨本〔太宗皇帝實錄〕,汲古閣抄本〔稼軒詞〕等皆為稀世祕籍。
  舊山樓遺址在今常熟北門外報慈橋半畝園東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舊山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